冰点,甚至开始反感宗教人士。”
这话从大明礼部尚书的口中说出,对沙勿略的打击可想而知,虽然见惯了风雨,但仍难掩失措道:“大人,我那该怎么办?”
“你放心,大明是文明之邦多断不会发生欧洲那样的宗教极端事件”,沈默适可而止道:“我只是认为,现在觐见皇帝,可能结果不会太好。”
“那就先不见。”沙勿略急了,抱拳道:“请大人千万别对本教另眼相看。”一着急,他都罕见的用错成语了。
“别着急,别着急。”沈默笑着安抚他道:“我的一贯态度不会变,就像在上海,南京、苏州一样,全力的支持你,我的朋友。”
“这是我的荣幸。”沙勿略朝沈默感激的笑道:“我能认识大人,真是圣母的赐福,您和您的朋友,对我的关照和帮助,是我一生都无法报答的,主一定会赐福你们的。”
“认识你也是我的荣幸,神父。”
沈默的笑容,如阳光般和煦,让沙勿略恢复了镇定:“请大人指点迷津。”
“其实你一直以来,都做得很好。”沈默便热情的出谋刮策道:“在没有被接受之前,不能急着行动,要先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现在你的个人形象,算是树立起来了,大家都知道,沙勿略是个好人,智者,伸士,但对你们教派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你便贸贸然要求传教,就算我们的皇帝仁慈,恐怕大臣们也不会答应的。”
“您的意思是”让我先私下一下宣传本教?”沙勿略问道。
“不能提的教字啊……”沈默一脸诈唬道:“现在国人敏感着呢,你又是个异族,恐怕一听见你宣传,就要立刻扭送见官了。”
“那该怎么办?”沙勿略有些糊涂了。
“圣人云,大音若希、大成若缺,”沈默高深莫测道:“最高明的宣传,不是高喊自己教派有多么厉害,是站人们自动认识到。你们教派的优点。”“我明白了。”沙勿略惊喜道:“您是让我以后做什么事儿,都打着本教的旗号?”
“是的”沈默淡淡道:“虽然我没法批准你传教,但身为大明主管宗教方面的官员批准你以天主教徒的身份,在京城活动,还是没问题的。”又道:“你还可以佛朗机使团的名义,招呼不超过五十人同伴在京城暂居的的”五十人,是大明规定使团进京的人数限制,而使团进京后,一赖好几年的情况实在太多了。这不是滥用职权,而是在职权范围内灵活处事,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太好了……”听到沈默的优惠大派送,沙勿略一阵阵狂喜:“大人您真是天使下凡。”若不是东方世界的礼节不允许,他真想上前使劲拥抱一下。
“为朋友两肋插刀嘛。”沈默慷慨的笑道:“不过千万记住不要私自传教!神父你当然不会,但你那些后来的伙伴,可能一时心急,做出什么不可收拾的脸情,那可就不好办了。”
“大人放心,我以圣母玛利亚的名义发誓,我会精选进京狗同伴一定会约束好他们。”沙勿略重重点头道:“不给您添任何麻烦。”
“很好。”沈默点头笑道:“我相信你。”
说着站起身来,朗声道:“好了,神父,你的担心没有了,我们的饭也吃完了,不如咱们去花园里散散步聊一聊你对大明的看法?”
“求之不得。”沙勿略早就憋了一肚子看法没疑问,他知道现在就是释疑的绝佳机呢……这的能聆听这位英明的大明高官的见解,必然会自己日后大有好处。
两人便离开会客厅,来到后院的小花园中……礼部人少,衙门可不小多各司官吏都在前院办公,整今后院都留给尚书没侍郎大人,比起拥挤不堪的户部、吏部显得十分奢侈。
来在落满黄叶完石径上,沈默轻声问道:“你来大明也有几年了不妨说说对这个国家的看法便”说着看看他道:“我现在不是朝廷官员,只是你的朋友”所以的的”
“我当然会说真心话,说谎者是上不了天堂的。”沙勿略正色道。
“看来我注定要下地狱了。里沈默不禁悲哀的想道:“请讲吧。”
“这是一个幅员广阔、物产丰富的伟大帝国,毫无疑问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强的国家,欧罗巴的所有国家加在一起,也不能没大明相提并论。”沙勿略的说法虽有些溢美,但是属实。
“我要听的,不光是好话。”沈默却不买账道:“这些年来,你就光说好去了,现在我要听听不好的地方的……”
“呃…… ”沙勿略毕竟是西方人,性情率直,不善掩饰,便真得打开话匣道:“我发现大明的百姓和官员,大都对海外世界全无了解,以致很多人认为,大明就是整个世界,其余的番邦小国,只在世界的边角。你们很少在著述中人到外国,即使偶尔有人到的地方,也会理所当然的一律统称为的荒蛮之地里。当然,大人不一样的的”
说完他看看沈默,见他神色如常,示意自己继续,便接着道:“结果便导致他们,对我这样的外来人士,相当的排斥没抵触。”难得有个倾诉的机会,沙勿略也就索性一吐为快了:“大明人把所有外国人,都看作是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多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我们!”
看来这位神父的自尊心,是被天朝上国的轻视,给伤得不轻。
沈默轻声安慰道:“大明闭关锁百五十年,几代人都没见过外国人了,难免有些大惊小怪,但请相信我,大明百姓是富有教养的,大多数人,还是会以礼相待的。”
“这我完全同意。”沙勿略点头道:“在度过最初的陌生后,我们都成了好朋友,都争着请我吃饭,问这问那,十分的友善而好奇。”顿一顿道:“我发现,大明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意识到外国货的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超过自己的东西;一旦认为外来的观念是正确的,就彻底否定自己的传统。我感觉”他们的自大没排斥,走出于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有更好的东西,有更多的科学没真理。”说着抚挠头道:“不过这也难怪,大明的四周全是野蛮国家,人们很难没有这种骄傲,可一目真相大白”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用大明的话说,就是的的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吧。”
抱歉,有点晚。不过终于,终于把一团乱麻给理清了,剩下的就是开足马力,呵呵……
第七七六章 十月围城(下)
庭院中十分安静,只有脚踩在树叶上的沙沙声,和沙勿略那沙哑且略带些生硬的说话声:“这两年,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中国的古代经典,但恕我直言,并没有什么收获,反而让我更加的……迷茫。(…)”
“为何迷茫?“沈默轻叹口气道。
“我发现所有被社会认同和广泛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道德哲学方面的,而且这些书也缺乏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在对某一方面进行阐述时,毫不考虑整个体系的各个分支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结果就是一系列混乱的格言和推论。” 沙勿略有些歉意道:“这些话说得太重,但古语云‘爱之深、责之切’,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如此伟大的国度,在知识领域怎会如此混乱?”
沈默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于是沙勿略接着道:“而且在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等科学方面,存在严重的空白和不足。我猜测,原因可能是在大明,只有研究哲学,才被认为是在钻研学问,才有可能被任命为官员。而官员,几乎是大明唯一受人敬畏的职业,所有侧身其中者,都被公认达到了幸福的顶峰。结果就导致,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者科学,除非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的,才会去钻研数学和医学,这些并不受人尊敬的行业。”
“你的观察很细致啊……”沈默颔首道:“是的,这是社会的病态。”
“我觉着病根,就在于官员的选拔制度上,在我们泰西人看来.‘科举制’,是一个组织空前严密,完全将社会笼罩起来的伟大工程。”沙勿略两手一摊道:“但它只考应试者的哲学水平,主考官也都只从哲学元老中选出,从不增加一位军事专家或数学家或医生,更没有在大明罕见的科学家了。”说着有些不以为然道:“在大明,人们似乎都认为,擅长于哲学的人,可以对任何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实际上,隔行如隔山,他们并不能胜任。一个国家需要有建筑的、会计的、军事的、法律的……各方面人才共同管理,而不应该全部交付给哲学家来掌握。”
“说的都很好啊。”沈默还是第一次,听一个仔细观察中国许多年的外国人,来评价自己的国家。沙勿略说得或许不全正确,但真的让他感悟很深:“那你认为,我大明应该如何改正呢?”
“我觉着这不是问题,大明的官员都是精通哲学的学者,这让他们有很好的风度和个人修养,喜欢听取由理性提出的看法,即便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但只要有人能理性的向他们指出,经过理性思考后,他们会慢慢被说服的。”沙勿略站住脚,深深望着沈默道:“最大的障碍是让他们能走出故有的桎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未知的世界,尤其是哲学以外的学问。”
“不错。”沈默点点头,沉声道:“那该如何破除桎梏呢?”
“唯有科学之光。”沙勿略一字一句道。
“说得好。”沈默点头道:“科学,这确实是大明最需要的。”
沙勿略右手按在左胸,向沈默深深一躬道:“耶稣会愿尽绵薄之力,派遣正直诚恳的学者,协助大人传播科学的光芒。”
见他如此上道,沈默笑起来道:“我谨代表个人,热烈欢迎啊,将来遇到困难,尽管来找我。”两人很清楚,这是个各取所需、两好合一好的事情,但都心照不宣。
“有您这句话,我就更有信心了。”沙勿略开心的笑起来,说完从袖中取出个天鹅绒面的小盒子,奉送给沈默道:“这是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沈默一愣,才反应过来,感情这老外在中国时间久了,也学会送礼了,不禁莞尔道:“你我之间,哪还用这套?”
“这是耶稣会送给大人的,”沙勿略解释道:“为感谢您对鄙会的照拂,一点心意而已,请不要推辞。”
沈默平时是不见礼品的,但这老外的态度很坚决,他推让了几次也不行,只好先收下,心说回头弄点别的,让人给他送去吧。
~~~~~~~~~~~~~~~~~~~~~~~~~~~~~~~~~~~~~~~~
待把沙勿略送走,沈默回到签押房,打开那小盒一看,只见深蓝色缎面的底衬上,静静躺着一只金质表壳,白银雕刻表盘,天然水晶表镜的怀表。能在这个年代,看到这只有掌心大小的精致怀表,对沈默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他拿起极具质感的怀表,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表盘上表现的,是小镇河畔一人垂钓,一人独步桥头的情景。天鹅悠游湖面,两岸观象台、教堂、城堡、塔楼、屋宇、小丘和垂柳等诸般风情景物历历在目,触手可及。表盘外圈铜环上,有荷兰郁金香与鲜花手工錾花饰纹。怀表有罗马数字计时刻度,钢质烧兰的‘大教堂指针’,正无声无息的走动着,一件多么完美的机械艺术品啊……
沈默深深的震撼着,心中却是一番大煞风景的惊诧……难道欧洲的机械工艺,已经先进到这种程度了?浓重的危机感涌上心头,让他的见猎心喜大打折扣。其实沈默不知道,即使在欧洲,这也只能算是手工艺品而已,距离真正的工业生产,还要好几百的时间呢……
“大人……”王启明在门外轻唤一声,把沈默从精神世界中唤醒,下意识把那怀表收入抽屉,低声道:“什么事。”
“主客司郎中崔宗尧求见。”
“请进。”
于是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五品官员,从外面进来,恭敬的行礼道:“参见部堂。”
沈默和气笑道:“崔大人请坐吧,看茶。”
“多谢部堂。”书吏端上茶水,崔宗尧再次致谢。他知道沈默不喜欢打官腔,赶紧直入主题道:“有南洋吕宋国使节,向主客司投递国书,要求朝见。”
“吕宋……”沈默默念这个地名。
“哦,那是个南洋岛国,”崔宗尧却以为,他不知道这个地方,赶紧解释道:“洪武初年,曾入贡称藩,我朝也遣官赍诏,抚谕其国。至永乐年间,共计入贡五次,之后便久不至,不知此番前来,又是何种目的。”说着把淡绿色的国书奉上。
“那使节目下在何处?”沈默接过来,简单一看,沉声问道。
“在上海等待回文。”崔宗尧道:“准许与否,还需大人定夺。”
“嗯……”沈默淡淡道:“以往的惯例如何?”
“一般是不许觐见的。”崔宗尧苦笑道:“尤其是现在这光景,说实话,咱们真受不起。”外使前来,一般都是朝贡的。所谓朝贡,就是藩国入朝,贡献方物。说是来进贡送礼的,但真消受不起,因为明朝自诩天朝上国,往往要给予十倍,甚至百倍的回礼……结果许多小国看到好处,便纷纷踊跃前来‘朝贡’,其实就是想揩冤大头的油,与诈骗无异。
虽然明朝地大物博,可也吃不消,所以严格规定了入贡的资格和周期,以及贡团的规模,这才把开支减下去……结果许多属国一看不划算了,就再也不上门了,比如吕宋,就是这种情况。后来明朝又奉行闭关锁国,国力也开始式微,于是更加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时常以‘贡非期’、‘贡非道’或‘贡不合法’而却贡,现在一看是百多年不上门的藩国,崔郎中便下意识的想往外推。
沈默拿着那国书看了两遍,摇头道:“加上通译才十个人,这显然不是入贡。”
崔宗尧还真没注意到这点,轻声问道:“那会是什么呢?”
“不管是什么,人家不远万里来了,”沈默看向他,慢而坚定道:“而且这是开海禁以来,南洋第一个前来朝见的国家,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都不能却而不见。”
虽然搞不清,什么是‘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部堂既然说是,那就一定是了,反正到时候人来了,主客司就接待呗,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于是痛快的改了口风,道:“部堂说得对,是属下考虑不周了。”
沈默也懒得跟他细说,便道:“那此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了。”
“可是,入贡的路线、人数、时间……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