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居一品-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老大人,您这唱得到底是哪一出啊?”所谓“礼贤下士,必有所求”,如果沈默再装傻,那非得被张经当成傻子,于是他干脆搁下茶盏,直截了当的问道:“这里没有别人,您就跟学生我直说吧,不然心里七上八下的,再好的茶叶我也品不出味道来。”

张经闻言面色一变,闷头喝几口茶,也搁下茶盏,再抬起头来时,已经恢复了当朝首牧该有的气度,他叹口气道:“年轻就是好啊,初生牛犊不怕虎,锐利。”

沈默恭声道:“大人误会了,学生不是有意冒犯,只是自觉才浅德薄,受不得您如此厚待。”

张经缓缓摇头,双眼如锥子般紧紧盯着沈默,沉声道:“你当得起……老夫的身家性命,我东南的抗倭大业,全在拙言你的一念之间了。”

沈默错愕,勉强笑道:“大人不是开玩笑吧?下官……”

“老夫不是开玩笑。”张经拢一拢花白的胡须,轻声道:“我拜托拙言一件事,请你务必答应。”

沈默心说我也只有那份给皇帝的报告,能入了你张部堂的法眼吧,便不敢一口一下,只是起身拱手道:“请部堂明示。”

张经见他没有像想象的那般满口答应,心中微微一沉,一咬牙,竟然也巍巍起身,笔直的腰杆微微弯下,也向沈默拱手道:“请拙言务必等老夫打完下一仗后,再向陛下呈送你的禀报。”

沈默哪敢受他的礼,赶紧侧身让开,轻声道:“最晚腊月二十四。”

“还有不到二十天吗?”张经喃喃道:“就不能再晚点吗?”

“圣旨限我年前禀报,也就是最晚腊月二十七送到。这个季节里,八百里加急要用四天,”沈默恭声道:“也就是说最晚腊月二十四日一早,下官的禀报就必须发出了。”

失望的神色一闪而过,张经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许久才微微颔首道:“二十四就二十四,总不能让拙言太难做了不是?”

~~~~~~~~~~~~~~~

待双方重新落座,沈默便将他写戚继光抄的那封信,双手奉给了张部堂道:“学生路过龙山卫时,戚元敬将军正要上书部堂大人,下官便顺道给他捎过来,敬呈部堂大人。”

张经接过那书信,撕开封口,当着他的面读一遍,玩味笑道:

“想必这里面也有拙言的心血吧?”

沈默在龙山卫住了半个月多,这是谁也瞒不过的,还不如大方的承认,便点头害羞笑道:“学生向戚将军求教来着,他觉着也不全是胡说,便将学生的一些看法加了进去。”

张经呵呵笑道:“拙言啊,你还是太年轻了,被人家戚参戎当枪使了,以后可不要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沈默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封信由自己带来,上面又有自己的主意,无疑便挂上了他沈巡察的面子,让恰好有求于自己的张部堂难以开口拒绝,这恰恰是他主动给戚继光送信的目的所在……管你是部堂还是大帅了,想让我办事,就得也给我办事才行。

但张经非但不会为这个生气,反倒还会因此而放下心来……张部堂会觉着你沈拙言既然有求于我,自然会尽心尽力帮我办事的。其实本质上与沈默收下戚继光的金银是一个道理。

完成一笔不必言说地交易,张经果然放了心,却也失去了谈话的兴致。耐着性子询问几句沈默一路上地见闻,终于等到管家进来,轻声禀报道:“老爷,可以用膳了。”

张总督便起身笑道:“走,拙言,陪老夫吃饭去。”

~~~~~~~~~~~~~~~

到了饭桌上,几盅小酒下了肚,两人之间的尴尬便消失不见,仿佛地位也没那么悬殊了,感情上也亲近了许多,可见吃吃喝喝确实是增进友谊的不二法宝。

张部堂是福州人,府上的膳食自然以淡雅鲜嫩的闽菜为主,尤其是各种海鲜烹制地菜肴,占了餐桌上的主导,所以一桌菜特别讲究一个“鲜”字,什么菊花鱼、太极明虾、白烧鱼翅、淡糟香螺片、清蒸加力鱼等等等,无一不体现这一点,与以“霉”、“酱”、“醉”为鲜明特点的绍兴菜,正好形成两个极端。

虽然永远不会承认家乡菜不如人,但几乎是一吃之下,沈默便倾倒在福州菜地鲜香之中,连一直保持很好的吃相都险些不顾了。

见他赞不绝口,张部堂颇为自豪,亲自指点家乡菜的各种吃法。当一盘鸡汤氽海蚌端上来,张部堂便为他介绍道:“这是我们福州漳港所特产的一种海蚌,切成薄片,在沸水锅煮至六成熟后,再用你们绍兴酒做调料腌渍片刻。

吃地时候淋以烧沸的鸡汤,现淋现吃。”说着一脸陶醉的赞道:“你看鸡汤清澈见底,蚌肉如水中芙蓉,看一看都是莫大的享受……吃起来更是极甘极鲜,余味悠长,就像品尝美人香舌一般。”说着突然笑道:“这道菜你们绍兴人是不吃的。”

沈默奇怪道:“为何绍兴人吃不得?”

六十多岁的张总督促狭地笑笑道:“因为这种蚌内有一块雪白透红的小小嫩肉,常伸出壳外,恰如美人的香舌一般,所以有个雅名叫西施舌……看在老乡的份上,拙言还是敬而远之吧。”西施是绍兴诸暨人,张经便拿沈默的籍贯开起了开玩笑。

连徐渭都占不了沈默的便宜,张部堂显然是找错了对手,只听沈默先是一脸肃穆地朝那盘“西施舌”拱了拱手,一本正经道:“西施姑娘,自从灭吴一战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您的身影,本以为您已经在浣纱溪边长眠,谁知却还在福建海底漂泊,千年过去了,您肯定十分想家了。”说着一脸悲悯道:“现在请进小生的五脏庙暂住,等过得几日,在下便带您回到故乡。”

张经笑得前仰后合,只好请沈默独自享用这一盘鸡汤氽海蚌。

沈默一边享用这极脆极鲜的西施舌,一边好奇问道:“古来的美女众多,为什么不叫昭君、贵妃、貂蝉,单单要说是我们西施的呢?”

第三卷 谁人试手补天裂 第一七五章 大家都很烦!

张经呵呵笑道:“这里有个典故,说西施助越王灭吴后,越王勾践便想接西施回国,他的王后却怕西施回国会受宠,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说着说着,张经的声音便低沉下来,近乎呢喃道:“西施为国立下不世奇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惨遭杀害,心中的冤屈无法陈诉,便化为无数河蚌,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尽诉冤情……”

说完幽幽道:“惆怅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可见美人与名将一般,都是最易受到冤屈的。”只听他怅然一叹,苍声道:“明明是最美最强,为何在丑陋的奸佞面前,总是那般无力呢?”

沈默顿时被他弄得没了食欲,不由苦笑道:“部堂大人乃是堂堂当朝首牧,东南之柱,您要是被冤屈了,大明朝的海疆就彻底完了,似乎不该说此不详之音吧?”

张经摇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一捋花白的胡须,双目满含着复杂的情绪,低声道:“你今年还不到二十吧?”

沈默点头道:“十七岁。”

“可真年轻啊。”张经满是感慨道:“老夫是正德十二年中的进士,至今已有三十八年了……”怪不得人家牛气冲天,连严嵩都不放在眼里,原来这资格实在是太老了,说着呵呵一笑道:“拙言你觉着,是本官大,还是首辅大?”

沈默轻笑道:“首牧是疆臣之首,首辅是京官之首,说不上哪个大。”

“滑头!生怕得罪了老夫。”张经笑骂一声道:“首辅是天下文官之首,我大明实际上的宰相,老夫可比不了。”

沈默笑笑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这种说法。

“老夫经历了本朝至今地所有风雨。便给你数一数我印象中地历任首辅。”张经便屈指给沈默数算道:“石斋先生杨廷和。乃是先帝托孤地首辅。嘉靖三年以大礼议黯然退隐;蒋文定公继之。亦因大礼议仅两月而去;毛文简公再继之。再因大礼议而去。在位仅三月;而后费文宪公、杨文襄公亦因大礼议与陛下交恶。交替主政五年后。终为奸相张璁所代。再往后有翟銮。张孚敬。方献夫。李时。夏贵溪。顾鼎臣。其间又有数人起起落落。如果不算当今首辅。我嘉靖朝在二十六年里换了二十一任首辅。几乎是一年换一个面孔。”

只听他黯然销魂道:“我大明朝的首辅尚且如此。拙言啊。你说我这个尚书总督。会被当成柱石吗?老夫有“任他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的底气吗?”

沈默轻轻摇头,没有说话,只见张经一杯接一杯的饮酒,赶紧劝解道:“部堂大人,您地身体要紧,明日还有很多公务要处理……”

张经却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只想倾诉,将心里地郁闷憋屈,统统发泄出来。若这小子能让北京那位也知道了,那才是最好不过呢。便见他醉眼迷蒙地低声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唱着唱着,老总督终于醉了、累了、睡了。被老家人搀扶着回后堂歇息。沈默静静坐在饭桌前,感受着那仍然在屋中弥漫着的悲怆味道。他的眼神先是迷茫,长久地迷茫,但终于变得坚定起来,无比的坚定。

轻轻捻起酒杯,他饮尽杯中的残酒。起身对侍立在一边地府中管家道:“等明日部堂醒来,请您帮忙转告一声。下官便在驿馆静候部堂大人的佳音了。”

老管家呵呵笑道:“沈大人不必再去驿馆,部堂大人吩咐过,您就在府中下榻。”

“这怎么好呢?”沈默轻声道:“不能再给部堂大人添麻烦了。”

那管家笑道:“府中已经给您和贵属收拾出了住处,请大人随老奴去后院歇息吧。”显然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沈默只好苦笑道:“那下官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便跟着官家往后院走去。

走在后院的石径之上,沈默望一眼满天的寒星,心中不由轻叹一声:“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让堂堂六省总督如此的悲?”

~~~~~~~~~~~~~~~

即使相隔数千里,抬头看到地也是同一片星空。

“阁老,您还是进屋去等吧,外面多冷啊。”一个阴柔的声音响起,将仰望星空的大明次辅,从沉思中唤了回来。

徐阶缓缓收回仰望地目光,眼中那闪烁的精芒也随之敛去,变回了蔼可亲的小老头,没有露出一丝破绽。

他整整衣襟,朝穿着厚厚貂裘,还冻得直缩脖子的黄锦笑道:“老夫出神了,让公公笑话了。”

黄锦赶忙笑道:“阁老哪里话,您为大明朝日理万机,晚上还要为圣上修玄护法,实在是太辛苦了。”根据陶天师地说法,皇帝之所以难以入定,是因为有魔障侵袭,所以得由一名朝廷重臣在外面守护着,邪魔歪道才不敢侵袭。

嘉靖一听很有道理,便给他的“重臣”们安排了值日表。只是在他心里能称得上重臣的,也不过严嵩、徐阶、陆炳、杨博等寥寥几人,除去被他派到北边吃沙的杨爱卿,就只有严徐陆三人了,但严阁老七老八十还要站岗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乎这个光荣的任务便落在了陆都督和徐阁老身上。两个苦命的“重臣”只好轮班倒替着给皇帝护法……今夜便轮到了徐阁老,如果皇帝修玄顺利,他可以在子夜左右回值庐睡觉,如果皇帝折腾一宿也没修好,那他就只有跟着一宿不合眼了。

~~~~~~~~~~~~~~~

说着话,两人便进了玉熙宫地耳房之中。房间不大,却点着两个澄黄的熟铜大火盆中,盆中堆满地寸长银炭燃烧正旺,把个耳房烘得温暖如春,与外面的天寒地冻直接是两个世界。

一进来,两人就在小太监地服侍下,除下厚厚的皮裘,露出两身绯红地官服,徐阶穿的是御赐斗牛服,黄锦穿的是与蟒袍及其类似的蟒衣。分左右坐下后,黄锦感慨道:“阁老您也知道,自从九月让鞑子把北京城一闹,咱们万岁爷脸上就没挂过笑,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是又心疼又着急,却也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已经怪难受了,怎么还能笑话阁老呢?”

徐阶听出他话中的三味,便呵呵一笑道:“公公过奖了,您不也是没日没夜的侍奉在陛下身边吗?能将陛下伺候好了,就是大功劳啊。”说着十分关心道:“陛下今天的心情好点了吗?”

“反正我出来的时候还是那样。”黄锦满眼忧虑道:“但愿这次斋》=能顺利,让陛下宽宽心吧。”

徐阶默然,良久才轻声问道:“陛下一个人在里头吗?”

“老祖宗在里面伺候着呢。”黄锦轻声道:“陛下今天要做法事。”

徐阶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

玉熙宫正殿的祭坛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祭品,香炉中袅袅飘着青烟,使大殿中弥漫着檀香的气息。

因为没有点炭盆,大殿里冷得出奇,因为皇帝已经修炼得寒暑不侵,不再需要取暖了。

只见大明朝的嘉靖皇帝,身穿紫金道袍,头戴香叶冠,盘腿坐在他的太极八卦床上,身周两丈范围内按照九宫八卦,燃着无数支白色的蜡,烛火荧荧闪烁,轻烟飘飘袅袅,时而爆出一声脆响,映衬着空旷的大殿愈发清寂寒冷,也将他清瘦的面容,映衬的更加神秘。

在烛火外侧,还跪着个身穿道袍,头戴紫金冠的白发无须的老者,他跪在地上,双手持着一根长长的铜,子另一头插着跟新的蜡烛,准备随时为皇帝替换掉燃尽的蜡烛,并提防有突然熄灭的。

这位老者是大明朝十万太监的头领,被所有太监尊称为“老祖宗“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这位在大多数时候威严赫赫的老者,此刻却一动不动的跪在冰冷的地上,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一声,唯恐自己呼出的浊气,吹灭了哪个蜡烛,打扰了圣上的清修。

就当他感到双膝酸麻,快要不支时,门窗紧闭的大殿内,突然起了一阵怪风,将烛火吹得忽尔东摇,忽尔西晃;忽尔明亮,忽尔暗淡,再无定形。

李芳想用身子挡住风,却没有一点作用。这时候终于有蜡烛被吹灭了,他赶紧再去点上,可又有一支、两支、三支……数不清的蜡烛接连熄灭,让一贯沉稳从容的李芳手忙脚乱,汗透衣背。

突然间,那位坐在高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