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股祸水,在真实的历史上对中国的伤害也最大,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影响,让苏联也来承担一部分压力,中国的苦难就会减少很多。
支持真武从政,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尽量增加他的影响力,将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到苏联,肖林回过神,又对赵立德说道:“这次急急忙忙把你叫回来,还有一个任务给你,我们准备和苏联建立合作关系,外务上的事情,有些东西还要你来通盘掌握。”
赵立德眼珠动了动,猜测着问道:“肖先生,‘我们’指的是绥远吗?”
肖林赞许地点点头,回答道:“不错,既不是南京,也不是沈阳,而是绥远。
通过安启诺夫搭线,绿脚兵和苏联方面建立了秘密联系,在军事、经济领域寻求合作的可能。
赵立德闪了闪眼睛,应道:“苏联人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能在这场危机中能独善其身,了不起。”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也有部分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屹然不动,其中最显眼的就是红色苏联。
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不同,苏联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反而趁机全力发展经济建设,为日后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肖林微微一笑,刚要说话,王希来却插言道:“苏联也不算独善其身,咱们中国也没受影响,这两个月来对外贸易还增加了不少。”
“噢,为什么?”肖林来了兴趣,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可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如此坚挺?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金贵银贱。”王希来解释道:“经济危机发生,西方国家都产生了通货紧缩。白银价格大幅下跌,所以咱们出口上占了便宜……”
29年危机爆发初期,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保持着相对繁荣,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制度和西方国家不同。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列强一律采用金本位金融体制,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体制大国,白银占到货币总量的60%以上,国外市场的白银价格下跌带来了中国货币在对外贸易中的汇率优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货币供给增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
汇率的大幅降低提高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却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竞争能力增强,其效果等同于提高进口关税,降低出口关税,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夹缝中的发展机会。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内战连连。追剿红军,中原大战,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和时间,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崛起契机。
两三年后,随着西方国家危机深化,购买力不断下降。中国的出口也随之逐步疲软。1933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开动印钞机。推行扩张型的货币改革,增加纸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危机,中国就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日货倾销,是当时国内经济市场的写照,在矛盾、老舍等人的著作中多有反应,西方经济渐渐复苏,中国却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蒋中正政府不得不在1935推出法币全力应对,同样摆脱了银本位制度,在经济上向英美考虑,和日本的矛盾愈发尖锐,这也是中日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既要肯定发展的方向,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肖林不清楚其中复杂的联系,但他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深知这个发展机会难得之至:“马上要和苏联人进行谈判,咱们好好商量商量,如何和他们进行合作……”
历史已经证明,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美英等西方列强都在袖手旁观,直到日本炸了珍珠港,美国佬才和中国人并肩作战。这些孤立主义的奉行者,靠不住。
但是只凭中国的力量对抗日本又嫌太过单薄,苏联就成了一个最佳的合作伙伴。在真实的历史上,中苏之间因为中东路战争而交恶,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而不相往来,使得日本人失去了最后一丝忌惮,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入东北。
可惜了,北极熊力大无穷,应该利用一下,肖林有心和苏俄拉上关系,以共同对抗日本。
酒宴结束之后,肖林等人又来到书房中,畅谈直至深夜…………
第二天一早,肖林和邵得彪起了个大早,来到同江城外的公路上,等候迎接南京方面的和谈代表,郭泰祺。
就像在踢足球的时候,弱队中最显眼的往往都是守门员,,羸弱的民国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外交家,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串长长的名字。
此时寓居国外的外交先驱陈友仁,巴黎和会中风采逼人的顾维钧,在国联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中文发言的蒋作宾,为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现任外交部长王正廷,以及在济南惨案中呕心沥血,却被迫免职顶罪的前任外交部长黄郛……民国时期的外交人才数不胜数,个个都是璀璨夺目。
与不断丧权割地的满清王朝不同,民国同样处在列强环饲的条件下,但却大致保持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统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家忍辱负重,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郭泰祺,北伐时期属于武汉方面的国民党左派,宁汉相争的时候主动倒戈,投入了蒋中正阵营,并出任南京政府的外交次长。不过蒋中正明显对这员降将不太放心,从日本回来重新上台之后,就解除了郭泰祺的所有职务。
失势之后,郭泰祺再次投到汪精卫门下,成为汪系重要干将,和蒋中正相斗不停。但在汪精卫叛国投敌之后,他却谨守民族气节,没有同流合污,后来成为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代表。
此时的郭泰祺还不是外交部长,但在几个月前,郭泰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服张学良加入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所以是东北军的老熟人。
马上要和苏联人签订和平协定,南京政府当然要派人出席,郭泰祺责无旁贷,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同江。
(求两张推荐票,谢谢!)(未完待续……)
三九零章 纷沓而至
鏖战半年,中苏两国终于准备签署和平协定,立刻吸引了各方目光——%网
小小的同江城内分外热闹,除了南京政府派来了郭泰祺以外,几家重要的实力派也派出代表观礼,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大巨头一个不落。
这场签约仪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日本人分外活跃。他们先提出派来一个“官方顾问团”,却遭到肖林的坚决抵制,于是乎化整为零,高级官员以私人名义来到同江,普通喽啰马仔变身商人记者,就是为了探探中苏之间和谈的虚实。
日本人早将东北地区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对这里的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中苏之间,尤其是东北当局和苏联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他们都急于了解所有的细节,以便主动应对。
令日本特务机关失望的是,中苏双方的保密工作都做得极好,无论是高层试探还是外围渗透,始终不能掌握谈判协定内容,更不要说东北当局和苏联有什么私下交易。
谜底只能等到签约后揭晓,正式签订协约的这一天,各种各样的人物早早围拢在签约会场外,心急火燎,蠢蠢欲动。
从八点等到九点,又从九点等到十点,大家都等得焦躁不已的时候,总算有住持人出来宣布,中苏代表团已经完成签约仪式,即将发表联合声明,请大家稍候。
这么简单?
和事前的高调宣布完全不同,中苏代表团悄无声息就完成了签约。直接拿出了结果。报刊记者们大为不满,早知道如此,等在家里听消息就是了,何必辛辛苦苦跑到同江来受冻?
不料,底下的过程同样是快节奏,无论是记者还是特务,都感到信息量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区发生了一场令人遗憾的军事冲突,为边境人民和两国政府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尽早恢复和平。经过两国使节磋商,中苏双方决定于即日起中止这场冲突,结束对立态势……”
郭泰祺手里捧着一份别人给他的稿子。嘴里机械地念着。
这份协定由东北当局和苏联人一力达成,和南京政府根本没什么关系,郭泰祺很不喜欢这种提线木偶的感觉,但是形势所迫,又不得不勉强为之。
还好,协定内容不只局限于东北,新疆和外蒙的边境冲突也都有提到,苏联方面承认争议,暂时搁置以待解决。
沙俄一共侵吞了中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外蒙更达到惊人的四百万平方公里。这都是吃到嘴里的肉,能够逼着苏联人承认争议,已经是外交上的极大胜利。
如此,不枉来同江一趟,足以向国人交待。
果然。当这份并不太长的联合声明念完之后,会场内静了一小会,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中东铁路赎回,开放黑龙江水道,边境争端再堪议…这一切已是非常完美的结果,中国记者洋溢的笑脸说明了这一点。
“中苏双方业已达成共识。需要不断增强彼此的互信和了解,努力保持远东及东北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随着郭泰祺的声音,场内的日本人脸上神色变幻,阴晴不定。
这些狡猾的骗子,公然愚弄整个世界,把中东路战争说成了一场军事冲突,可笑又可恶!要知道,当初开战的时候,两国可是正式断交,正正的打了一场大战,哪是简单的军事冲突。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苏双方竟然隐隐有合作的苗头,郭泰祺最后的一番话,其中隐隐有警告日本的意味……
简短的签约仪式结束后,中方设下西式酒会,招待各方来宾。
作为中国方面的最高军事长官,肖林出席酒会并致辞,在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推崇之至,绝口不提绿脚兵在这一仗中的表现。
这就叫闷声大发财,和苏联人达成了好几项秘密协定,在军事和经济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意向,绿脚兵在中东路战争中可谓满载而归。
猪养的太肥,懒得哼哼。
和众多宾客一一举杯叙话,苏联人、南京代表、日本关东军头面人物……肖林都报以亲切的微笑,感谢他们的莅临。
“肖将军,您好,鄙人乃是晋省交际处长梁汝舟,能够与和肖将军见面非常荣幸。”说话的是个瘦瘦的中年人,金丝眼镜,文质彬彬。
山西代表?梁汝舟,这个名字肖林听说过,他的心里动了一下,面上却没有带出来:“欢迎,欢迎,有梁先生代表百帅亲来,同江可谓蓬荜生辉,梁先生什么时候有空,肖林必定登门拜访,咱们好好叙一叙。”
梁汝舟微微一躬笑道:“不敢劳肖将军大驾,本该梁某人主动拜见将军。这样吧,今晚肖将军如果没有别的安排,梁某人求与将军一晤。”
“噢?好啊,肖某求之不得。”肖林不由得微微一愣,本来只是一句客气话,这个梁汝舟真能顺杆爬。
梁汝舟追随阎锡山多年,是他旗下有名的纵横家,专门负责对外联系沟通。这些年军阀混战,阎锡山却一直左右逢源,其中不乏梁汝舟的功劳。
二次北伐结束之后,山西和南京方面矛盾渐深,这个时候梁汝舟要单独求见自己,就显得颇具意味……
正在走神的时候,身边突然响起一个沉稳的声音。
“肖林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抬头看,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身形消瘦。鬓角花白,脸上两道深深的皱纹,平添了几分风霜之色,看上去有些眼熟。
“你是……”
“肖林将军怎么忘了?咱们在浑善达克沙地见过面。”这中年人笑眯眯的,脸上的神情越开越熟悉,好像一个常常想起的女人,邵菊。
“噢——。我想起来了,您是邵菊的父亲,刘克斌!”肖林热情地伸出双手:“伯父您好。您,您怎么会来这里?”
下意识的,肖林压低了声音。虽然和苏联人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停火协定中明确规定,苏联不能继续在东北宣传**思想,所有红色报刊杂志一律停办。
蒋中正一边和其他几位军阀巨头闹着矛盾,一边还在奋力围剿井冈山的红军,国内大环境就是如此,刘克斌身为**高级干部,在明面上是不能曝光的。
刘克斌微微一笑,道:“肖林将军如果方便,不如咱们晚上谈一谈?”
怎么都这么神神秘秘的?肖林刚想答应,突然想起来梁汝舟。连忙改口道:“晚上……晚上还真有个安排,今天下午行不行?”……
当天下午,肖林前敌指挥部内的一间静室,肖林和刘克斌相对而坐。
“当年多亏肖林将军相助,我自天津脱险后辗转抵达苏联。和组织取得了联系,这几年一直共产国际工作,最近才回到国内。”
刘克斌简单介绍了一番自己的经历,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受组织上的委托,想和肖林将军建立进一步的联系……”
苏联在绿脚兵手底下吃了大亏。把肖林的过往经历扒了个底朝天,发现共产国际下面的刘克斌父女和这支部队渊源颇深,喜出望外之下,当即把刘克斌派回中国,负责和肖林的联络工作。
“好,好,好事啊。咱们自己打交道总是方便些,起码省了翻译啦。”不管心里怎么想,肖林面上都显得非常热情,然后又随意地问道:“不知道伯父这次来,是代表苏俄的共产国际还是国内的**?”
“这个没有本质区别,王明同志早就说过,中国***是国际**之中国支部,受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中国的**运动是国际**事业的一部分,根本就是一家人。”刘克斌提到一个历史课本上的名字。
王明?此人好像掌权时间不短,差点把红军送上绝路,具体情况肖林记不清楚,但也并不关心。
“不,必须明确身份,这个很重要。”熟归熟,到了关键问题上,肖林毫不让步。
刘克斌只好答道:“嗯,我的组织关系还在共产国际,不过很快就要调到国内。”
稍微好一点,但还是不对劲,肖林又问道:“这么说来,伯父代表的就是共产国际,而不是苏联政府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