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行-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军屯你总得给军人一些好处吧,以军功授地倒是一个好法子。

张孝纯也只能答应杨华以官方地名义分配土地,签字画押,把新地地契分发到士兵们手里。

一个正在搜索希尹大帐的士兵突然发出一声欢呼,手中捏着一卷纸片大叫:“禀杨侯,找到北奴机密文件了。”

杨华接过来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这是什么?”

“女真文字。”王纳笑眯眯地将完颜希尹正在创建女真文字一事同杨华说了。

杨华冷笑一声将那卷纸撕碎了:“女真蛮夷也想邯郸学步,可笑!“

一阵风吹来,漫天都是雪白地纸片,沿着起伏的大地飞扬。

“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古松小心地问。

“哪里都不去。”杨华叹息一声:“我们留在太原过冬,身为河东军统帅,没有朝廷军令,我是不能离开这里地。未来几个月风云动荡啊,诸君抓紧时间养精蓄锐。”

古松又道:“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还请杨侯示下。”听古松这么说,张孝纯面色一变,这是同他也有关系,古松现在提这个不是在打自己脸吗?

杨华叹息一声:“此事怪我,赵明堂有功,若不是他,太原起火,我军危也!传我令,奖励赵明堂良田一百亩。”

“是。”

听杨华这么处置,张孝纯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杨华接着说:“赵明堂私自调动军队,军法不容,按律当斩。不过,考虑到他功勋卓著,事急从权,就打他二十军棍。”

“是。”古松正要离开。

杨华又叫住古松,“你去对赵明堂说,我叫小陀螺长得也不算丑,就给他小儿子了,找个好日子先把婚事定下来。等小陀螺满十六岁就嫁到他们赵家。”

古松一笑:“老赵这二十棍值了。”

杨华转头对张孝纯说:“张大人,下来之后还有一事想麻烦你,因为要军功授田。太原城附近的土地要重新丈量检视,还得在城东开出一快空地用于建设新城,码头、集市都要重新建造。你是太原知府,精通地方政务。这事情还得请你领衔,我让虞允文和高昌来协助你。”

张知府心中欢喜:“如此甚好,新城一但建成,利国利民,张孝纯敢不用命。”

“黄公公,你看这么安排可好……黄……”杨华扭头看过去,却见监军黄彦节正带着他那群小鸡在草地上玩耍。黄公公来太原时带地那群小鸡已经长出大羽,跑得满地都是。

在阳光中,这个小公公哈哈笑着,大叫:“小陀螺回来,别踩着我的小鸡。”

而小陀螺则张开双臂在草地上奔跑。

杨华微笑着摇了摇头:“这两个孩子!”使来了。”回府之后,杨志忙跑过来。

“啊,宗大人送信过来了,现人在何处?”杨华有些惊喜。

“正在签押房等候,我这就去传。”

“不用,我自去见他。”

送信地是一个嬉皮笑脸的年轻汉子,整个人看起来飞扬跳脱。但他呈上了那封信的双手的虎口上却满是老茧,显然是个有经验的军人。

杨华接过信看了看,宗泽的信很简短,大意是:“宗望的大军正在围攻真定,身为河北义军都总管,他有救援真定的职责。无奈磁州乡军战斗力差,装备也差,因此,暂时只能等先训练好士卒和准备好器械之后再说。如果杨华这里还有军饷,不妨先借上一些。另外,因为要训练部队,没多少合格军官。问杨华能不能派几个人过去帮训练一下队伍。

杨华本担心宗泽不顾一切地率军去真定,他那两千散兵游勇遇到宗望的六万大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看他信上的意思,宗大人也没兴趣去以卵击石。如此,杨华就放心了。

老宗有的时候其实挺精明的。

想到这里,他放下信微笑着看着那个年轻汉子:“宗大人要多少军饷?”现在太原的府库都被杨华全盘接收,又从银术可和娄室那里抢得大量财物,现在的杨华富裕得很。

那个汉子目光游离,好象正好奇地看着杨华,听杨华问起忙回答说:“禀杨将军,宗大人说了,如果您手头有钱,先借一万贯。”

“呵呵,一万贯,没问题。不过,这么多钱千里迢迢运去磁州很是麻烦。这样,全部折合成黄金,加上添头,一共一千两,你带着也方便。”

那汉子大喜:“如此就好,谢谢将军。”

“好的,你先下去歇着,明天我安排人马陪你回去。对了,宗大人要我派多少人马过去?”

那汉子摇了摇头:“不知道。”

杨华一笑:“这样吧,我派三十个军官过去帮宗大人训练士卒。下去吧。”

“是。”

那汉子被杨志带着退出签押房,一出门,他笑嘻嘻地一拱手:“敢问大哥尊姓大名,可否讨些酒食来吃。”

“我叫杨志。”杨志虎着脸说:“要吃东西管饱,但我河东军有军法,任何人不得饮酒。我叫人给你送一斤羊肉过来。”

“王贵多谢杨大哥。”那汉子不以为然地拱了拱手,悄悄地撇了撇嘴,腹诽:不给酒吃,这是什么道理,换老子是河东军士兵,早反了。这次且要看看这杨华有什么出众之处,年纪轻轻居然做到节度使,踩狗屎了。还有那个宗大人真是糊涂,有我和鹏举兄弟二人在,自可帮他练出一支强军来。却为何要舍近求远,跑太原来请人。实在是……太瞧不起人了!

他本有些摸摸河东军的底,可一住进驿站,却发现有些不对。

这驿站的戒备也太森严了些,而且,驿站的人看起来也颇为奇怪。自己的一举一动好象都有人在监视,这也太过分了点吧?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原一日

驿站的人很客气,不一会杨志就叫人送来一条羊腿,因为没有酒,王贵草草吃了两口就睡着了。第二日一大早,驿站的驿卒又送来热腾腾的热面汤。王贵昨天晚上吃的羊肉还没消化,这一大钵面汤一吃下去,撑得有些难受。他本是一个武人,习惯每早锻炼,便提了腰刀到院子里,想练一套刀法,消化一下积食。

可一到院子里,却发现这东西有些窄,他的刀法本大开大阖,感觉有些施展不开。那个在旁边看了半天的驿卒这才说王将军若真要打熬筋骨可去较场,那地方宽敞,也有许多器械。河东军很多士兵都要去那里出操的。

听他这么说,王贵心中欢喜。既然那地方是河东军的较场,去那里正可看看河东军日常是如何训练的。他这次来河东除了送信,还对杨华的部队有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想看看这支部队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居然得到宗大人的推崇,还要从这里借军官过去帮助训练部队。这让他和非常不服气。

驿卒给王贵指了指方向,说距此一里地有一个较场,正好位于太原府衙门的大门口。杨华的亲兵每天早晨都会在这里升旗和操练。

说到这里,驿卒抬头看了看天,说现在去正好,若再迟上片刻,就看不到热闹了。

现在已是秋末,亮得迟,天还没有完全亮开。远远望去,整个太原还没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只城墙上有一串灯笼远远闪烁,映照着巍峨而饱经风霜的古老城楼。

“升旗?”王贵有些疑惑,这是什么东西。本打算再问问那个驿卒的。可那人说,你去了就知道,别耽搁了。

“好。我去了。”王贵提着一口腰刀,走了一里地,却见杨华的府邸前好大一片广场。

虽然来得早,但广场四周还是来了不少百姓,总数约在两百左右,都瑟缩着身子站在校场周围。看他们一脸地兴奋。就好象是来赶一场盛大的庙会。

王贵心中好奇,这军队的操练有什么好看地,值得这么早过来凑热闹吗?

正要找一处宽敞的地方舞一套刀法,却见周围的百姓一阵骚动,有人小声地喊:“来了。来了。”

“都安静。”

“什么来了?”王贵心中疑惑。忙问身边那个百姓。那人急忙竖一根手指在嘴唇上:“嘘!”

王贵抓了抓头:“搞什么鬼。怎么了?”

话音刚落。突然听得远处一成长长地呐喊:“立正!”

沿着声音看过去。却见。西面站着一群整齐地军队。人数并不多。只五十人模样。为首是一个军官。军官身后跟着两个手捧红旗地旗手。再后面是一队如同豆腐块一样地队列。

再看那些士兵。高矮胖瘦都是一样。面色也地表情庄严而肃穆。这五十人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地。看得久了竟然有些头昏眼花。如同看到了一队正在移动地雕塑。

所有人身上都穿着一件亮如镜子的胸甲,手上端着雪亮地陌刀。在军官的号令中同时立正。发出铁甲所特有的巨大的轰鸣声。

“好整齐,好威风!”王贵抽了一口冷气。

“齐步走!”那个军官突然抽住细长的指挥刀。向前一劈。

整齐的小鼓敲响,五十人踏着鼓点同时向前推进。铿锵有力的脚步敲打着地面,大地在微微的颤抖。

五十人虽然不多,可这样一支完全由钢铁所包裹的军队一旦动起来,如同一只目露凶光地野兽,缓慢而不可动摇的向前推进。

一刹那,王贵只感觉寒毛直竖,被这种震撼人心地气势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部队慢慢靠近,这时,一缕缕阳光从地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投射在明亮如镜地铠甲上,耀眼的光芒逼人而来。眼前全是白灿灿地光芒,空中中漂浮中钢铁特有的腥味和男人身上地剽悍之气。

“立正…………向右转!”

五十个浑身闪中精光的士兵同时转过身体,正对着面前的那根旗杆。

激烈的鼓点戛然而止。

“升………旗!”

两个旗手走到旗杆前,将红旗挂在旗杆上,手狠狠一甩,晨风吹来,红色大旗展开,一只三足乌跃上半空。

鼓点再次敲响,红旗缓缓升空,五十个士兵同时抬头,仰望着苍茫的天空。

“礼毕!”

“杀!”五十人同时大吼,声音高亢激昂,穿云裂石。

王贵浑身躁热,胸臆之中有一股热血直欲喷涌而出。只恨不得此刻就走进这五十人的队伍之中,同他们一起大声呐喊。

升旗之后,这五十人并未就此离去。所有人都脱掉铠甲,整齐地堆放在空地上,然后在军官个口令中开始跑圈。一个人说话。

王贵再也没有心思呆下去了,他觉得自己如果下场去耍一套刀法不但不会引来阵阵喝彩,反会被人当成耍猴的。

眼前这五十人才是真正的军人,军队需要的是纪律和服从,而不是个人的勇武。

王贵心中有些黯然,来得时候他也曾隐约听磁州的官吏们说过,杨华之所以能够做到节度使,同李纲的青睐有莫大关系。而且,在皇帝巩固君权时,龙卫军也出过力。也就是说,杨华是一个标准的天子门生。

如果事实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杨华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也不让人觉得奇怪。在内心之中,王贵甚至有些鄙夷………不过是一个佞臣而已!

可一看到这五十人的军队。王贵的想法有些改变了。能够把部队调教成这样地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离开广场之后,天已大亮。整个太原都醒了。到处都是喧哗声。首先出现在街上的是络绎不绝的牛车、骡车,每辆牛车上都拉着四个大木桶。“吱啊!”地车轮声在青石地面上滚过,发出阵阵轰鸣。王贵拉着一个路人问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从汾河上游运水的车队。因为太原这一年来死人无数,地下的井水都被污染了。怕瘟疫流行,居民吃水都要从汾河那边运来。刚开始。这个运水的工作由军队和太原府承担的。后来因为实在太麻烦,河东镇就将这个业务承包给了私人商贩,让商贩们自行经营。每月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租金就是。

街边地店铺也开门营业,一片下木门板的声音。不断有居民提着木桶出来买水,河水很便宜。一文钱一桶。

然后出现的是挑着担子叫卖早点的贩子。还有大量进城卖菜的百姓。

金军撤退后,城中已经解严,几乎在一夜之间,戒备森严地太原恢复了活气。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这座小小的城市突然繁荣起来。

但街道上还是有一队队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回巡逻。

王贵以前在汤阴本是个浪荡子,跑过很多地方。不管是在相州还是在东京,都没看到过这么早起床的人。宋时的城市军民都起得很晚,一般都要到中午时分才懒洋洋地走出家门,上街吃饭、溜达。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懒散而颓废的气息。相比之下,战争中的太原却显得精神百倍。活力十足。

满街都是青年,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嗅着清新地空气。吹着晨风,王贵有些精神焕发了。

在城中转了一个上午。王贵感觉背后始终有人盯梢,这让他有些不舒服。正要转身回去将那个尾巴揪出来。街道那头突然一阵骚动,有人在大喊:“快去水西门,那边有活儿!”

“又活路做了,快走呀!”

无数人从各条街涌来,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跑去。

太原城里有太多没有工作的百姓,几万人闭上眼睛要睡,睁开眼睛要吃。现在,城外地土地已经荒芜,要想添饱肚子,必须工作。所以,当人们听到有活路可做,都骚动起来。

王贵心中好奇,也随着人流朝水西门走去。

走了半天,挤出了一身热汗,这才来到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一片以前大概是一处居民区,后来毁于战火,被平成一片空地。抬头看去,远处地房屋上还带着过火的黑色痕迹。

再看广场正中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一排大字:太原府劳动力市场。

横幅下面排了十几张桌子,桌上放在几个小木牌,上面分别写着:招聘木工、招聘铁匠、招聘泥工、招聘雇农。

一下子挤了上万人,场面有些失控。

桌子后面地小吏们声嘶力竭地大叫:“不要挤,不要挤,杨侯那里有一万多个活路可做,人人有都份。”

“排队,排队!”

长长的队伍排了起来,队伍中地百姓缓慢地向前走去。为了防止有人插队,甚至有一个小吏治提着毛笔逐一在民夫们身上写上号码。有一个小吏试图把毛笔朝王贵脸上画来,一看到王贵腰上挎刀,这才红着脸说了声:“抱歉,看错了。”

百姓们都随身携带着社区出具的身份证明和保人的推荐,一个接一个走向前去登记造册。

王贵仔细研究了半天,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