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行-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平仲神色激动地说道:“你大概还不知道,我西军主力已经全部来了。”

“主力……全部来了?”

“对,种师中将军,我叔叔姚古将军,折可求将军的部队都已经来了,现在我东京城外大军云集,已经将金人彻底包围。胜利就在眼前。”姚平仲双拳互击,满面兴奋,几乎要笑出声来。

姚平仲见杨华发愣,这才将开封这两天发生的一切一一道来。

原来,赵构的和谈队伍刚离开开封没两个时辰,各路勤王兵马都派出前哨进城报信。

在宋金和谈的大幕刚掀开的这一刻,久违的西军主力到达开封战场。计有鄜延的张俊、韩时中,环庆的汪洋、马迁,秦凤的种师中以及折彦质、折可求等勤王兵,共二十万人马汇集在京郊。

其中,种师中所率领的种家军的战斗力自然不用说,折可求的折家军也是大宋一等一的强兵。折家世代将门,以前就与杨家将齐名,是山西的地头蛇。折家军的出场,给开封战场的宋军加上了一颗重重的砝码。

形势对大宋异常有利,这个时候,李纲提出,勤王大军力量已强,我方完全不必再遵守屈辱的城下之盟。

其实,李纲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之前之所以同金人和谈,那是因为北宋军力不足,可以用和谈拖延时间,以等待各地勤王军队的到来。现在既然我北宋大军已经就位,完全没必要遵守先前的和谈条约。一个字“打”。能打方能和,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可叹朝廷的宰相们却不以为然,说大宋应该遵守先前同金人许下的诺言,一旦毁约,又将惹怒了金国,不好收拾。

这个时候,皇帝见宋军占优,也有开战的意思。不过,他还是在犹豫,如果一战不下,惹恼了金人,又是一个大麻烦。

见皇帝犹豫,一直就不愿受李纲节制的种师道说北奴骁勇,如果这一战打败了,局面将不可收拾。还不如就地围困,坚守不出,等金人粮尽,开封之围自然也就解了。待金人退兵,再尾随追击,破敌将不在话下。

其实,种师道说得也没错,这未尝也不是一种破敌制胜的老成办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金人的实力,兵者,凶器也,当谨慎为之。我方力量虽然很强,但现在同敌人决战,时机还不成熟。还不如静观其变,等金人粮食吃光,仓皇撤退,力量最衰弱时给他致命一击。

种师道为人谨慎,有的时候未免进取心不足,这也可以理解。就目前来看,宋军普遍患有“恐金病”,现在决战,胜负还真不好说。

于是,种师道和李纲又是一番争执。皇帝也被他们两人说糊涂,只得无奈地说暂时就这样吧,再想想。

这一段讲述有些是姚平仲说的,有些是杨华在脑子里经过分析自动补完的情节。想来,这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真相。

听姚平仲说完这番话,杨华也觉得种师道说得有道理,不过,他也未免太慎重了些。现在同金人决战也未必能败。哎,军队这种地方,主事的人多了就是麻烦,下面的人都要被他们弄糊涂了:“现在不是要进攻吗,这么说来,这次夜袭是李相指挥了,也不知道出动了多少人马。二十万大军夜战,部队之间的协调却是个麻烦事。”

“对,杨将军说得有理,这次夜袭出动人马过多,反倒乱了。”姚平仲笑道:“因此,这次就我手下五千人马。”

“什么,才五千人?”杨华瞠目结舌,“五千人马去偷营,金人可有六万啊!”

“兵贵精而不贵多,再说了,夜袭人多了反而不便。到时候一冲,四下放火,北奴也不知道我有多少人,自己便乱了。我姚家军百战百胜。”姚平仲明显地有些不高兴起来,“老种经略相公老了,李相又是个文人。要破北奴还得靠我们的姚家军。”

见姚平仲不快,杨华也不想再多说。他对靖康年这段历史只有一点模糊的认识,这次开封大战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他也不甚清楚,自然插不进嘴。

不过,就他所知道的,这一次开封大战,宋朝好象没占到金人什么便宜。最后还不是交纳了一定数量的金银财物,这才将那群女真强盗打发走了。这么说来,姚平仲这次劫营应该没有成功。

说来也是奇怪,这小姚怎么单独一人去劫营,难道得了皇帝的密令?

一种不安从心底升起。杨华心中郁闷,他试探着问:“姚将军,我大军已经全聚开封。将军等下得手之后,不知其他部队有何对应之策,不知道是哪支友军接应?”

“对策,接应?”姚平仲大声冷笑,“你们也忒胆小了些,一听到北奴的名字就吓得发抖。娘的,大家都所以一张嘴巴两条腿,难道那女真人还是魔鬼不成?你们怕金人,我却不怕。老子就看种将将军不惯,哼哼,散朝之后,我自去见天子,领了天子诏书去解救康王。有我五千精锐足够了,还要谁接应,有那个必要吗?”

说到这里,姚平仲申请亢奋:“杨兄弟,你且回开封等着,看我今夜子时大破金人于开封城外,建不世伟勋。”

杨华这下完全明白了,看来,这次作战任务是他一个人悄悄从皇帝那里请来的。他一心要建功立业,哪里还需要别人的配合,又哪里听得进自己的劝告。自己在说下去,也没任何用处,反惹他不快。

于是,杨华同他应酬了两句,就带着人马进了开封。

回城之后,天已黑尽,因为张邦昌已经去金营和谈,也没办法复命。院子里只赵明堂一个人留守,也没准备酒食。大家都饿得不行,杨华现在反正有的是钱,便很大方地带着这一群士兵去了一家酒楼,占据了整整一层楼房开始吃饭喝酒。

开封的夜生活丰富,都晚上了,酒楼里还挤满了人,让杨华想起现代的夜市。

大概是受了点凉,吃了几口酒,杨华觉得肚子有些不舒服,跑楼下茅房蹲了半天,等回来的时候,突然听到底楼有的食客乱糟糟地在议论。

一个声音飘进杨华的耳朵:“喂,刘先生,你说这次小姚将军去劫金人大营能赢吗?”

那个叫刘先生的人嗓门很粗,说起话来震得人脑子疼。刘先生见有人问,得意地说:“当然能赢了,小姚将军是谁,西军第一猛将,人称小太尉,金人见了他还不吓得双腿发颤。”

“对啊,我们赢定了!”众人都是一阵哄叫。

杨华脑子里突然“嗡!”地一声,浑身都有冷汗。军机大事居然流传于市井之间,事行不密,兵败可期。

第三卷 金瓯

第七十七章 泄密

杨华忙急冲冲地走上前去,朝那个粗嗓门的刘先生一拱手,小心地问:“请问刘先生,你说的劫营一事可就在今晚?”

那个姓刘的人个子不高,杨华往他身边一站,倒将他吓了一跳。正要发怒,却见杨华一身戎装,忙客气地站起来,笑道:“对,就是今晚上子时,姚平仲将军将率五千精锐突袭北奴大营。”

说到这里,刘先生不住大笑,手指西面,“北奴,这次有小姚将军出马,定叫尔等灰飞烟灭。”

“对,杀尽女真蛮子。”酒楼里的众食客也同时高呼。

杨华皱了一下眉头,沉声问;“请问刘先生,如此机密大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刘先生得意地摸了摸下颌上的胡须:“此事我当然知道了,我有个同窗正在枢秘院任职,朝中大事,咱比相公们还清楚些。”

一个声音恭维道:“那是,刘先生是什么人,又有什么事能够瞒住您这个有名的顺风耳。官家知道的事我们刘先生知道,官家不知道的事,我们刘先生也知道。”

“过誉了。”刘先生更是得意,满面都是陶醉的神情:“天子和相公们高高在上,天下事未必都清楚,我也不过是耳朵尖了些,人缘好些。”

杨华听得心头发怒,他心中犹豫是不是把楼上的士兵都叫下来,把这一屋子人都控制住。否则,若让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事情就大大地不妙了。

金人千里奔袭东京,行军速度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因为有郭药师这个识途老马,再就是他们的情报工作做得极好。一路都有细作接应。

开封城年前本来已经戒严,可等种师道的大军一道,京城的城防已有保障。有考虑到城中百万百姓的营生,亲征行营便开了几道城门,让百姓出入谋生。现在,折家军等西军主力已经全部达到开封战场,想来城防更是松懈。可以肯定,现在的开封城中定有不少金人的奸细。

这个刘先生的话若让金人细作听了去,姚平仲的部队就危险了。

对,先将这一屋子人抓起来。

杨华刚要转身上楼布置,却听得外面一片喧哗,间杂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放眼望出,街上满是奔走欢笑的人群:“金人要败了,金人要败了!”

“我军大捷!”

“万岁,万岁!”

“碰碰!”天上满是焰火的亮光。

“我的妈呀!”杨华几乎摔倒在地上。

刘先生见杨华一脸苍白,好心地问:“你没什么吧?”

“没……不要紧。”杨华颓丧地推开他,用比哭还难听的声音说。

“那就好。”刘先生笑笑,对屋子里的人喊:“走,我们上街庆贺去!”

“对,走啊!”屋中众人同时一声欢呼涌出门去,加入街上的游行队伍。

此刻,杨华哪里还提得起兴致去控制这群人。这消息已经传遍全城了,难不成还把全城一百二十万人都抓起来不成?

“喂喂,你们还没有会帐呢?”酒楼的小儿慌忙跑来,可哪里拉得住陷入癫狂的人群,转眼,屋子里就只剩下杨华一个人。

杨华木木地站了片刻,对小二说:“伙计,别追了,算我帐上。”

“真的……”小二眨巴着眼睛。

杨华不理那个小伙计,冲上楼去,对众人一声大吼,“别吃了,快,快随我去见李相。”

“怎么了?”古松诧异地问。

“姚平仲完蛋了!”杨华重重地一跺脚:“妈的,现在只能找李相,看有没有办法补救。”

说完,杨华便把刚才在底楼听到话话同大家说了。

“这!”古松抽了一口冷气,满面煞白,“对,现在只能去李相那里,看能不能制止姚平仲。”

“还来得及吗?”李鹞子看了看外面已经被焰火笼罩的夜空,突然问。

现在已经是亥时,大约是后世北京时间十点到十一点之间。

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如同一个盛大的节日,整个开封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胜利之中。

“妈的,这个东京城的城市性格真他娘操蛋!”杨华粗鲁地骂了一声,“多说无益,马上去李相那里。尽人事听天命吧!”他已经完全将宋金第一次开封之战的始末梳理出一个头绪。

原来北宋就是这么败的啊!

金人只要敲掉姚平仲这支精锐部队,北宋就再没有与之决战的勇气。

接下来就该签定屈辱的卖国条约了。

杨华痛苦地感到他手头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而历史依旧以他巨大的惯性向前冲去,自己这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改变方向。

总得要做些什么才行。虽然这个北宋腐烂透顶,可终究是自己的家园。

杨华第一次痛恨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历史专业。

街上满是奔走相告的百姓,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因为满城大雾,这么多人挤在路上,看起来形同梦幻。

“让开,让开!”五十人发出一阵怒吼,对着汹涌的人群一阵拳打脚踢,快速地朝李纲府邸跑去。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李纲府上。

杨华也不敢造次,让众人等在门口,走上前去对门房道:“在下禁军龙卫军指挥使杨华,有急事面陈李相,还请代为禀告。”

门房惊讶地看了一眼天色,现在已经这么晚上了,居然还有人来求见李纲,事情好象有些不正常。他客气地拒绝道:“原来是龙卫军的杨将军啊,李相现正卧病在床,不见客。若没什么急事,明天再来吧。”

杨华心中大急,却不愿失了礼数,只小声地说:“我真有急事。还请快去通报。”

“李相真不能见客。”

一边,李鹞子已经不耐烦了,他捏着两个拳头冲上去,“你这厮好生可恶,快去通报,迟一刻我打死你。”

“鹞子不可无礼。”杨华忙拉住他。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快请杨将军进来。”一个看起来像是管家模样的文人走了出来。

“可是……李相说了,不见客的。”门房还是不依。

管家模样那人苦笑:“李相说凡是宫中来人一概不见,杨将军是李相得力大将,怎可拒之门外?”

宫中来人一概不见?杨华心中吃惊,看来,姚平仲出兵的事李纲是知道的,可他为什么不阻拦,也不做补救措施?

第三卷 金瓯

第七十八章 夜访李纲

李纲的确是病了,春节已经过完,明天就是二月一号,天气却突然冷了下去,下了两天雪,今天又起了大雾,他只觉得浑身发冷,吃了一剂药正在书房看书,就听的门房来报说杨华求见。

李纲心中奇怪,这个杨华一直都很怪。虽然现在隶属于自己的亲征行营,可二人见面都是在公开场合,私底下没有任何接触,同李纲手下那群时刻不忘拍马的军官们形成鲜明对比。

李纲前一段时间也是被登门拜访送礼的官员们烦透了,对私底下前来拉关系的官员们也没什么好脸色。

说起来,他对杨华这个人还是很有好感的。

只是,李纲哪里知道,杨华认为李纲这个热灶现在虽然旺,可将来却不怎么得势,与其在他身上费工夫,还不如去烧赵构的冷炕。

见杨华半夜登门拜访,李纲觉得奇怪,他咳嗽了一声,将身上皮裘紧了紧,问:“杨华,深夜至此,可有何要事?”

杨华直直地站在李纲身前,道:“姚平仲将军今天夜里去偷袭金人大营一事,李相可曾知晓?”

“哦,你也知道了。”李纲眉毛一扬,“你消息倒也灵通,是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说来,老种经略相公也知道了,他怎么看?”事关重大,杨华说起话很不客气。

李纲并不因为杨华的无礼而生气,反有点欣赏地看杨华一眼,道:“他不知道,其实,这事我先前也是不知道的。”

“什么,这么重大的军事行动,你们两位相公也不知道?”杨华大声惊叫,他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此刻,满城一百二十万百姓都知道姚平仲要去劫金人大营,反倒是军队的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