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蚁相机
小蚁运动相机近日正式上线。这款主打运动摄像功能的“轻量级”相机重 72g,搭载了1600万像素索尼背照式图像传感器与安霸A7LS图像处理器。155°的超大广角镜头,支持延时、定时、运动轨迹拍照等功能。可搭配手机上的App,实现遥控拍摄、Wi…Fi 无线传输、实时编辑和图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单机售价 399 元。
死亡时钟
这款时钟名为“记忆碎片”,俄罗斯设计师将12根烧到不同程度的火柴置于表盘上,以此表示时间的流逝。它将我们熟悉的事物,借放在另一种我们熟悉的产品上,让原本希望表达的含义更深一层。触动人心,又不矫揉造作。
夜光汽车
为了解决夜间行车安全问题,尼桑找来高科技有机涂料商Starpath,为旗下LEAF 车型带来一款可在黑暗中发光的新版。它全身涂满特殊涂料,可吸引太阳能再转化为夜光,持续发光8至10小时。该漆面的寿命也达25年。尼桑表示暂不打算将这项技术大面积运用。
折叠水壶
有没有想过热水壶可以折叠起来?Novel是由斯洛伐克设计师Stanislav Sabo 设计的可折叠电热水壶,它的壶体由耐热硅胶和防火隔热材料制成,可以折叠成一块平板,放入包内随身携带。而加热底座连接家用插座、汽车插座或是太阳能插座即可使用。
右手日记
作者:庞礴 字数:1371
日记是储存记忆的好方法,但在阿里波托·弗里格(Alberto Frigo)之前,可能没人想到,即使是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也可能有不一样的生命历程。
2004年起,这位24岁的意大利艺术家便开始用左手握一台笔状照相机,为右手拍照。照片中的右手,正在一本正经地工作——拿着不同的生活用具,摆着不一样的造型,从早上握着牙刷到睡前按下台灯按钮,弗里格平均每天要拍上75张不同的照片。
打网球,拍一张;刷牙,拍一张;做饭吃饭,拍一张,一转眼弗里格就在这样的咔嚓中度过了10年。他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好像有点窘——右手拿着食物往嘴里递,左手用相机拍下这一刻,和如今自拍的女孩没什么两样。
“不同人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经历,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DNA,”弗里格说,“用右手的视角看世界,比眼睛看出去的更加有趣。”眼睛只注意新鲜事物,右手见证的却是生活的常态。
“用右手的视角看世界,比眼睛看出去的更加有趣”
在实验10周年展览前,弗里格将照片按照年份和名目分类,来观察生活的变化。9年的经历做成巨大的目录,挂在展厅的墙上,白底黑字密密麻麻。参观者多少有点吃惊,一位女士说,“我从没想过,不一样的器官会有不一样的记忆——即使这件事时刻都在发生。”
10年前还很笨重的连线鼠标,几经更换,已经是颜色鲜亮、个头轻盈、去掉尾部的进化版本了,而弗里格手握鼠标的背景图中,也能看到电脑从台式机变成笔记本。相比鼠标的慢慢演进,手机的剧变显得更加瞩目——从单色的翻盖机到双色的诺基亚,某一天就突然变成了清晰的智能手机。
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在一天结束后整理照片,这样我就能好好回顾,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不仅是弗里格自己的记忆,右手的经历也是一代人的共同生活。“在我的展览中,人们常常产生共鸣,尽管我不能为每个人的右手拍一部纪录片,但你能看到,其实我的右手能触碰到的东西,也是大多数人所碰触的。”
“这个计划我打算进行到2040年,到时60岁的我就能看着照片回顾自己是怎么变老的。”
计划实施前,劝弗里格的人不少——时间宝贵,为什么要浪费在拍照上?不过对于他来说,记录反而使生活变得更紧凑了。
“记录开始后,我觉得自己对待生活更加认真了,因为每天晚上的整理,让我知道时间怎样在右手中溜走,”弗里格说,“我尽自己所能地经历更多东西,就算是为了让最后的展览更加丰富,也不能随意挥霍。”
展览中你能看到,弗里格将他早晨刮胡子的瞬间做成动图,几百张照片经过叠加,皱纹慢慢浮现,10年的光阴就这样流淌过艺术家的脸。
赫敏小姐来到麻瓜世界
作者:柏小莲 字数:1477
英国女星艾玛·沃森刚完成了两个了不起的举动。首先,她明确拒绝或者说否认了英国王子哈里的示爱,其次,在刚刚过去的“三八节”,她以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的身份进行了一场网上问答直播,回答网友在Facebook上以#HeForShe#为标签的问题,再一次以女性主义者的身份倡导平权。
沃森用了11年完成“赫敏”这个形象。再没有什么比用电影记录成长更为慈悲也更为残酷的事情了,如果细心对比“魔法石”和“死圣(下)”,会收获《少年时代》般的震撼,“赫敏”从小学霸变成了成熟美丽的学霸,沃森在告别赫敏之后也努力向电影殿堂致敬,但似乎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难以称得上优秀。之后的道路,每个人都在替她担忧:会不会逃脱不了童星诅咒?会不会就此沉沦?直到确定她已经成为时尚圈的宠儿,并同时开始向慈善和公益事务发力。没人再来讨论她的演技,讨论她的接拍还不如讨论街拍、她为哪些品牌代言、红毯上的仪态与妆容如何,这种担忧自然就平息和转移了。
男明星们纷纷支持“he for she”活动
当人们纷纷歌颂沃森优雅转型的时候,同为90后的好莱坞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一边公开卖萌,一边捧起了奥斯卡小金人,一跃成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或许每个人的努力方向不同,但她也不是没有试图转型过,《壁花少年》也好,《珠光宝气》也罢,均是自曝短板之作。表演才能很难掩饰,也很难让人忽视,先天缺乏就只能靠超常的严苛训练来完成自我涅槃,但是很多“聪明”的明星并没有受这个规则约束。他们在其他领域努力,在缺少民主气氛的国度里努力修炼成为“公民”,在政治正确的环境中扯起更加政治正确的大旗——刚刚过去的奥斯卡颁奖礼前期的各路宣传已经不能更明显了。
而赫敏小姐,我不会怀疑她是个真正的平权倡导者,或许从进入霍格沃茨的那一天起,她就自动开启了身上的平权按钮,何况她也曾经算是男权意识形态的受害者之一,比如最严重的那次,疑似她的香艳照片在网络上疯传,经纪人再三否认,“哪怕是从头身比例来看,这些照片也都是伪造的,根本不是艾玛”,但随之她的私生活也遭遇了挑剔,比如在公共场所激吻,5年之内换了7个男朋友,所有最光鲜靓丽的女明星所能够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她都无可幸免。
至于她拒绝哈里王子的示好,作为麻瓜的我们,最好避免一厢情愿的想象。即便贵为王子也未必符合赫敏小姐的标准,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两个人真的不来电。当然,已经决定投身女权运动的赫敏小姐总不能粗糙回应,别忘了她现在的主打形象是独立和优雅,所以要字斟句酌在社交网络的公开发言,“要成为公主,并不一定得嫁给王子”,“我就是公主,每一个女孩都是公主”,亦是完整而流畅的公关策略。就像她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一样,是明星公关的普通一环,亦是精心的计算、斟酌和反复尝试的结果。
赫敏小姐从霍格沃茨毕业,才发现自己的魔法不能随时随地使用,于是她开心愉快地开始慢慢学习麻瓜们的规则,像他们一样,投入生活。
残缺的都市童话
作者:韩松落 字数:1742
人们对邱礼涛新作《雏妓》的期待和想象,多半来自片名。它该是阴郁、惨烈的,但事实上,这部电影和片名给人的暗示不尽相符。
开篇就是一场性侵戏——少女何玉玲被继父性侵,她的母亲在门外用手掩口哭皱了脸,这个家庭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权力结构,几个镜头就交待完毕。何玉玲离家出走,和一群离家不归的年轻男女生活在一起,露宿天桥下、花坛边,在快餐店熬夜,赚一些来路不明的钱,即便这样,也还是不肯回家去,因为“在这里不会有男人在深夜压到身上来”。显然,在她离家出走之前,那样的深夜不只有一次两次。
后面的情节,有点像亦舒小说,深夜海钓的大叔,以他的孤独姿态吸引了她,终于邂逅,从援交发展成豢养,她有了稳定居所,可以读书写作。她的写作才华打动了他,他甚至利用自己的官员身份,送她到学校念书。她也是从那时开始,暗地称他“长腿叔叔”,她和她的故事,与“长腿叔叔”和茱迪的故事何其相似,尤其是她对写作的喜爱,甚至连他们的相识,也始于一本掉落的日记,但这一点很容易获得理解,在那样一个狰狞的家庭长大的女孩子,写点什么再正常不过,除此之外,她恐怕再没有什么疏解的渠道。
但童话是童话,都市童话是都市童话,都市童话没有那么圆满。他们长达8年的相处,始于半明半昧的交易,这本身就已经给他们的关系打下悲剧性的基础,何况他年长她30岁,又有妻儿,而且是离不了婚的那种——妻子是坐轮椅的残疾人,需要照顾。这种家庭关系,恐怕也太多煎熬,所以后来他患了癌,也许,编导是要用人们加诸癌症的情绪属性,来暗示他的境遇。总之,他倒是这个故事里完成度最高的一个人物,任达华赋予他的形象,和故事里星星点点的性格堆积,比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幸运的是,在他离世之前,他的Lolita就已经长成,而且成了记者。她以独立勇敢的姿态,去卧底调查官商勾结,却被主编毙稿,于是去泰国散心,在那里遇到真正的雏妓,并发心把她救出火坑。被拯救者成了拯救者,救的是和她有类似遭遇的少女,这大概才是片名的由来。可惜故事对泰国雏妓的生活着墨不多,信息量匮乏,雏妓的遭遇交待得十分潦草,拯救也完成得太容易,所以,《雏妓》里虽然有雏妓,但却不是故事主体,更不足以成为题眼,何玉玲和泰国雏妓的身世,也并没能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她的拯救因此显得非常突兀,尤其是,她起初只是想用金钱收买雏妓的故事,后来的她,又是怎么生出拯救之心的,这其间缺乏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和递进。
这个故事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何玉玲和大叔的关系。被豢养者对豢养人那种怨恨、爱慕交织的心理,以及他们之间的爱的扭曲和坦荡,很有细细着墨的必要,扩充一下,成为故事主体,应该会更动人,但这么一来,故事的话题性争议性必然会大大减弱,大刀阔斧地描述这样一种扭曲的关系,也会招致非议。
导演邱礼涛一直关注社会议题,从《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直到《性工作者十日谈》《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廉政行动2014》,都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如果让他把故事只落脚在豢养关系上,恐怕非他所愿,但故事拓展到了香港之外,并试图延伸到更惨烈的现实中,两部分的故事都被削弱了。也正是这样,《雏妓》有了一种残缺的魅力,就像片名所示的这个话题,一直以来所获得的残缺的关注。
《性工作者十日谈》 (2007)
导演:邱礼涛
主演:朱茵
“性工作者”系列第一部。新世纪到来,性工作者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有的向着更低层沦落,有的面对生活的困境……一群女人拉上皮肉店卷闸门的瞬间,是华语电影最动人的瞬间之一。
《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2008)
导演:邱礼涛
主演:刘美君
“性工作者”系列第二部。主角是香港底层女性,有的来自内地,希望借助生子获取居留权;有的站街求生。她们的生活,琐碎、惨淡而有韧性。
条条大路通幸福,才怪
作者:游识猷 字数:974
身为一个ISO9001认证的路痴,上个月,我又在陌生街道上踟蹰徘徊,把眼前的建筑上下打量,手机里的地图放大缩小,沉痛地发现——虽然名字相似,但此地确实不是我的目的地!闷头疾走一小时,要及时赶到正确地点已无可能,只能沉痛发去信息,“你们先吃别等我了”。
长途奔袭,弄错地点,只是短期内白费些许气力。世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用自己的漫长人生,全力以赴地达成了一个你其实并不想要的目标。
人类到底得到什么才能幸福?著名的自我决定论总结了人的3种基本心理需要:一是需要自主感(autonomy),能感到自己是个自由人,能够主宰自己的行动和命运。二是需要胜任感(competence),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能胜任各种事务。三是需要关联感(relatedness),能感到与他人相亲相爱,互相理解,彼此归属。
不论男女老幼,只要努力的目标能满足这些基本心理需求,达成后就会感觉幸福,这样的目标被称为“内部目标”。
与之相对的,是所谓的“外部目标”:做一件事是为了满足别人,为了获得颂扬,或者仅仅是为了追逐名声、权力和财富。
20年来,无数实验证明,追逐内部目标的人幸福感更高。追逐外部目标的人,幸福感则呈现明显负相关,他们的自我评价更低,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低,更容易吸烟酗酒甚至吸毒,即使成功达到目标,满足感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而抑郁感和焦虑感则长期萦绕不去。一个在外人看来“拥有一切”的成功人士完全可能怏怏不乐,只要这份“成功”并不符合他内心的真正渴望。
当然,倘若你从小到大被教导要“听话”,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那么,识别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望对你绝非易事。然而,要获得真正幸福,这是不可省略的一步。下次给自己定目标时,不妨连着自问5次“为什么这么想”。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