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的这人到底是谁?!!怎么到处都有他?!!
“夜来无事观雨飘,雨水落地寻不着,手举残灯出屋望,雨过月明静悄悄。”
“道为何?何为道?”
“大雪可变风雨飘,风卷残叶可扶摇,因果寿数苍天定,说道是道道非道。”
“青灯碎,长生渺,死复还阳不逍遥,酒肉穿肠心不乐,该是欢喜心却忉。”(dao第一声)
“苍天有眼亦有道,命数天定莫徒劳,但行好事不为恶,莫问前程自逍遥。”
(以上的诗句,在石台上并没刻出标点符号,此处所标出的符号,均是我自己推测后按照常理加上去的。)
胖叔脑门上的冷汗接连不断的冒着,擦了又擦,依旧没把自己的汗给擦干净,嘴唇颤颤的半响没说一句话,还是海东青打破的僵局。
“那人很厉害。”海东青语气越发疑惑:“你太爷是1916年左右去世的,这地方的建造,应该是在行动录里记载的,日军发现宝贝之后,也就是1939年左右。。。。”
“中间隔了二三十年。。。。。。”说着,海东青脸色更难看了,似乎是陷入了一个死圈,想要琢磨出真相,却又怎么都想不明白:“不对,这不对,那人也可能是日军撤退之后才进来的,到底是。。。。”
“想不明白就包(不要)想咧。”胖叔叹了口气,难得一见的做出了明智的决定,挥了挥手:“拿宝贝,饿们走,此地不宜久留。”
我点点头,目光不由得从那些诗句上,移到了石台摆着的宝贝上。
这宝贝,是真宝贝。
虽然表面隔了一层玻璃,但摆放在凹槽里的三幅小型白玉棺材,却清清楚楚的映入了我们眼中。
如果我没猜错,这几个棺材的材质,就与我们当初在大清重地里拿到的玉盒子一般,都是羊脂玉。
就在我跟胖叔准备要仔细观察观察的时候,只听一声玻璃碎裂脆响,海东青的拳头就已经砸了上去,虽没有砸在玉棺材上,但足以让我们心惊胆颤了。
“我草?!你他吗不怕砸坏宝贝啊?!”我忍不住骂道,颤颤巍巍的埋下头看了看,见海东青的拳头距离玉棺材还有半指的距离,我总算是松了口气。
还好,要是玉棺材被他一拳头砸废了,我们真得哭。
“刚我看了,这是普通的玻璃,力度好把握。”海东青说道,收回了手。
我没搭理这脑子缺根筋的鸟人,先仔细看了看,随即便伸出了手,将摆在最中间的白玉棺材拿了出来,胖叔跟海东青也有样学样各自拿了一个,好奇的摆弄着。
说来也怪,我刚拿起这白玉棺材的时候,只感觉手里沉了一下,摆弄白玉棺材之间,还能清楚的感觉到里面有什么东西在晃动。
“香味好像就是你这棺材发出来的。”海东青冷不丁的说道,好奇的看着我手里的棺材:“打开看看,里面好像有东西。”
“饿这里面好像四(是)空滴。”胖叔拿着白玉棺材摇晃了一下,说道。
“我这也是。”海东青说。
我愣了愣,感情就我手里的棺材装着东西?其他都是空的?
正想着,我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看,当即脑子轰的一下就死机了。
在先前我看见这几个白玉棺材的时候,还以为这跟花圈店里的那个破铜像没什么关系,起码卖相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可。。。。
果然这些东西都有联系,而且联系还不小。
白玉棺材的棺盖上,清清楚楚的刻画着一个老人的坐像,无论是神态还是坐姿,都跟我们所拿到的青铜人像毫无差别。
此时我才发现,这棺盖不是盖上去的,是卡上去的,两边都有凹槽,平整的棺盖就如纸片一般,从长方形的一头往里卡,想要打开棺材,只需要轻轻一抽,把玉棺材的盖子抽出来就成了。
就在海东青他们催促我打开盖子看看的时候,我不经意的就看见了老人坐像下的几行字。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我凑近了往坐像下方一看,念念有词的嘀咕着下面刻着的几句话,脑子里的疑惑越发浓重,稍微顿了顿话,随即又满脸疑惑的把剩下的话给念了出来:“青灯还阳,天赐长生。。。。。。”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这两句话,我记得是跟道家的《度人经》有点关系啊。
(注释:《度人经》是个简称,此经文有许多称呼,例如,《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是《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撰写人不祥,是道家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别在这里搞研究,我们得走了。”海东青拍了拍我,示意让我把盖子打开看看,先满足一下他们俩观众的好奇心。
我点点头,没再继续磨蹭,稍微摸索了一下,便摸到了棺材盖的凸出部分,然后往外一抽。。。。
“轰!!!!”
别误会,这一声巨响可不是我们搞出来的,是入口那里传出来的。
虽然我还没回头看,但我知道。
今儿这篓子捅大了。
我回头看了看,脸色霎时难看了起来。
“现在想出去,好像有点不现实了。。。。”
****************************************
大家记住投投票,嗯哼~~~明天继续两更~~~
第五十四章 阴爩
海东青是个盗墓专业户吧?
没错,是这样。
海东青是个以挖人祖坟为业的复合型人才吧?
好像这点也没错。
无论怎么说,他对于古墓里的机关布置还有普通格局,应该算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可是
这孙子怎么就能让我们陷入了现在的困境呢?!
入口已经被一块石板给严严实实的封住了,厚度未知,但我感觉这块石板绝对不薄,光是看上一眼我就觉得“我草我们肯定出不去了。”
“这石板好像是从上面夹缝里掉出来的,应该不厚。”海东青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就打破了我的推测,脸‘色’很平静,说道:“炸开‘门’出去,我们现在”
“那‘门’不可能被炸开。”胖叔摇了摇头,语气很无奈:“这不四(是)古墓,四(是)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滴遗迹,那时候都有飞机大炮了,咋会用石板来当‘门’呢?”
闻言,海东青稍微愣了愣,点头说:“对,有道理。”
这么说着,然后在下一秒,海东青猛的把腰间别着的手枪拿了出来,没怎么标准,抬手朝着那扇“石板‘门’”就是一枪。
子弹击中“石板‘门’”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很奇怪,不像是子弹击中石头发出的声音,反而像是那种金属‘交’击的声音。
“里面是金属的,打不穿。”海东青叹了口气,把身上加工好的炸‘药’拿了出来,三根圆筒子炸‘药’,雷管已经‘插’好了,一切蓄势待发,但他压根就不敢拿去搞爆破。
先不说能不能炸烂那扇‘门’,就说这石室的结构,要是塌了那可咋整?
就在此时,那扇‘门’外莫名其妙的传来了一股子臭味儿,不刺鼻,也不让人恶心,就是难闻。
当时我还纳闷呢,这是什么味道?但等我仔细一琢磨我草!
这他吗不是当初在罗大海家闻到的‘阴’殠吗?!
可当我仔细一闻的时候却发现不对劲了,这味道里似乎是多了股‘阴’冷,没错,是人能闻出来的那种‘阴’冷,就像是大冬天,你在零下十多度的地方用鼻子吸气所感觉到的感觉一样,只感觉鼻子发酸,鼻腔里全是冷冰冰的感觉。
“原来杀招在这儿啊”胖叔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色’霎时就白了下去,双手哆嗦了几下,走到了我身边:“细伢子,把蚨匕给我。”
“啊?”我没反应过来。
“把蚨匕给我!”胖叔忽然大吼了一声,吓得我颤了颤,忙不迭的把蚨匕从腰间‘抽’出,满头雾水的递给了胖叔。
在胖叔接过蚨匕的同时,只听海东青低喊了一句:“有东西进来了,看地上!”
闻言,我下意识的便把目光转了过去,顺着海东青手电照‘射’的方向一看,‘腿’肚子立马朝前了,就差那么一点“扑街”。
那扇‘门’并没把出口(也是入口)堵死,只是留了一条缝,一条不过巴掌厚的缝
说真的,我现在还真希望这‘门’把入口堵死,最好一点缝都别给我们留下。
“那些东西是什么”
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液体正在从缝隙里往石室中流动,我不知道这些液体到底有多少,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在石室里呆着,纯属是等死。
不过两分钟的样子,这些幽幽冒着绿烟的液体就已经流到了石室最边的地面上,少说已经占据了整个石室六分之一的面积。
就算如此它们却还在不断的蔓延,涌动,似是无穷无尽的一般,继续向着我们流过来。
它们好像是想把整个石室的地面全都铺满,一丝不漏。
“‘阴’爩(yu第四声,烟气的意思)妈了个‘逼’的!!这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胖叔脸‘色’难看的骂着街,表现得很歇斯底里。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危急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我跟海东青谁都没再多问,毕竟现在可容不得我们当好奇宝宝,更不可能给出时间,让胖叔充当教授给我们解释太多东西。
几年后我在古玩摊子上碰巧收到了一本古籍,看完了那书,我才清清楚楚的知道了‘阴’爩这东西究竟是个什么来历。
‘阴’气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也算是一种气体,充满能量,却又让人捉‘摸’不透。
光凭‘肉’眼去看是绝对看不见‘阴’气的,但若是等这‘阴’气“液化”完成,恐怕就没人看不见了。
液化后的‘阴’气,便是‘阴’爩。
“生之于阳,触之即亡。”
“常人触之,身裂‘肉’烂,血水暴涌。”
“道者触之,命殂道消,‘肉’身烂尽。”
“爩若邪孽,逐阳以害人,然,速不及牛马,常人见此物,即逃之,可免难也。”
(注释,以上的殂(cu第二声),都是死亡的意思。)
根据记载,死于‘阴’爩之祸的人可不少,那书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很像是正经格式化的年代大事记载,只不过其中的记载可跟官方的那些大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其中记载的,全是骇人听闻的奇特事件。
就因为它记载的格式很清晰化,所以我的印象也很深刻,特别是历史上的三次‘阴’爩之祸。
第一次的‘阴’爩之祸,发生在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的神龙元年。
第二次的‘阴’爩之祸,发生在宋徽宗执政时期的崇宁三年。
最后一次的‘阴’爩之祸,则是发生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执政的洪武年间。
无论是哪一次‘阴’爩之祸,都是引起了当时朝廷的震动,死伤人数也是骇人听闻,就比如神龙元年的那次事件。
“天象险生,大邪将至,秽气冲斗,帝星殂亡。”
这是武则天手下术士给她的消息,出人意料的是,这消息不光武则天知道了,没过多久,连朝廷里的不少官员都听说了这消息,当时武则天可是气得半死。
虽然气,但那时候的武则天可不比以往,她在元年正月初的时候,就已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了。
也许是她知道自己命数将近的缘故,她并没怎么责罚那个术士,只是问了术士一句:“邪祟生于何地?”
“祟若泉涌,生于西江,显于东南三百里。”
果不其然,在这术士得到结论的第二天,距离帝都三百里之远的东南地,某个并不繁荣的山村里,忽然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天坑。
(注释:天坑,地面塌陷而出的大坑,深浅不一。)
那个坑并不算深,不过两丈深浅,其中的容积也不大,似是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等官府接到消息前往山村的时候,众人都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坑‘洞’的地步,有着一层浅浅的绿水,看似浓稠,却给人一种莫名的透彻感。
天‘色’渐晚,官兵们也就在山村中驻扎了下来,说是要等朝廷里的“特派员”前来观察,这地方得暂时封锁了。
当时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掉以轻心,却让得三百余人死在了这一次的‘阴’爩之祸里。
第二天一早,附近的县令又调集了不少官兵前往山村,这群官兵也没多想,就那么听话的进了山,进了村落,然后
“南至山岭,北至松头,长三里之地,尽盖血秽也。”
“烂‘肉’遍地,秽气熏天,来人闻之‘欲’呕,心惊胆碎,惧至不能行焉。”
光是这几句话就足以说明当时的场景了。
其实也怪那些死者太倒霉,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看见‘阴’爩也不认识,就那么在旁边扎了营地,晚上‘阴’爩来了也没人通知,我估计那些在山村里守夜的官兵要么是睡着了,要么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守夜的人注意到这事,恐怕‘阴’爩都已经蔓延到他们脚下了。
‘阴’爩确实‘阴’险可怕,出现消失,从不出声,只是有股怪味儿,但却没那么刺鼻,算是个“刺客型”的角‘色’,就喜欢在不知不觉中偷袭你。
至于之后这事是怎么解决的,那本书上还真没说清楚,就是说了有这么一件事而已,还说了一些不着关系的事,例如,这次的‘阴’爩之祸就是武则天要驾崩的征兆等等。
‘阴’爩之祸的第二次出现,与第三次出现,都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出现‘阴’爩的位置都距离帝都不过三里远,而死伤的人数,也都是在六百余人左右,这点就让我有点费解了。
原书是这么记载的。(大段的就不搬了,具体的东西也就暂且不提了,字面理解差不多是那个意思)
“崇宁三年,七月十七午时,烈日之下,地涌碧水,破土而出,自东河径至西昌府,两里之地再无生者也,碎尸层叠,怨气冲天,碧水忽入地缝,然,踪迹难寻焉。”
“洪武七年,三月初三子时,清月皎洁,城外忽来悲号,须臾悲号大盛,去人只闻腥风扑面,恶臭来鼻,‘鸡’犬亦尽,南角无复行人焉。”
(注释:以上内容,皆摘抄至《三朝通史》,撰书人为明朝末期的一位野史学家,名吴思江,字长水,)
“麻烦了,往后退,这些东西暂时过不来。”胖叔咬着牙说道,
“这东西本事很大?”我见胖叔的脸越来越白,忍不住问道:“咱们吸到那些烟气没事儿吧?!”
说句毫不装‘逼’的话,我跟海东青还真有点害怕那些绿‘色’的烟气,要是那些烟全是毒烟,那么我们可没地方哭去了。
“烟气没事,但那些绿水不能碰,碰一下,立马就死。”胖叔手微微颤着,从兜里拿出了三枚铜钱,用蚨匕割破手指,将血沾在了那几个铜钱上,然后远远的抛向了正在蔓延的绿水
只见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