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淡淡一笑:“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之类的言辞,是对后人极不负责任的托词。我既为一国之主,自然会对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至于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不是谁能够标榜或贬低的,文明自会印证历史。只要我们活着不是逢场作戏,此生必然会有价值。”
185、咸阳宫前
朝阳下,12尊高大的铜像分左右依次矗立,千万市民前往瞻仰。
186、君子楼
冯去疾、曲宫、颜泄、李斯、蒙毅聚在一起喝茶。
曲宫:“蒙毅,桓齮大将军跟你作的媒还满意吗?何时请我们喝喜酒啊。”
蒙毅:“别提这档事了。我满意的桓大将军不满意,我不满意的他满意。天下哪有这样的媒人。”
在一旁与冯劫下围棋的尹腾抬头一笑:“让桓齮作媒,就等于让屠夫写文章,一塌糊涂。不过现在好啦,让这老小子去镇守云南,我们都落得耳根清静。”
话音刚落,桓齮兴冲冲地走上楼来:“各位大人,我回来了。”
曲宫:“桓大将军,刚夸你,你就来了。”
桓齮:“陛下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我和镇守各边关的大将军都奉诏回来凑热闹。今天喝茶谁请客。”
颜泄:“我。小二,给桓大将军上最好的茶。”
桓齮:“谢了。”
说着走到蒙毅身边坐下,瞅着他直笑。
蒙毅颇不自然:“桓大将军,您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桓齮:“不是不舒服,是不同一般地舒服。蒙毅,从今天起,你应该叫我义父。”
蒙毅:“为什么?”
桓齮:“因为我认了一个干女儿。”
蒙毅:“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桓齮:“你说这话可别后悔。”
蒙毅:“我为何要后悔。”
桓齮:“西施美吗?”
蒙毅:“美。可那是传说。实际上根本没这个人。”
桓齮:“你这小子总是和我抬杆。今天我让你开开眼界。”
说完击了击掌。
两名待卫引着一位身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的柔美女郎走上楼来。
众人眼前一花,为女郎的天生丽质所吸引。
桓齮捅了捅蒙毅:“她叫尼玛。是我在滇南的一个小山村里发现的。所谓男才女貌,这样美若天仙的女人应该配得上了你吧。”
蒙毅不自觉地红了脸。
尼玛嫣然一笑,倾国倾城。
桓齮拍了拍蒙毅的肩膀:“知道什么叫清水出芙蓉了吧。怎么样?”
蒙毅:“我还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桓齮:“不用了。你爹妈都听我的,你只要叫我一声义父,一切我作主。”
187、议事小厅
隗林埋头批阅奏章。
蒙毅走进来:“隗相。”
隗林抬起头:“蒙大人,你来得正好。关于陛下前往泰山封禅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蒙毅:“陛下出行的主御车6部,供文武百官乘坐的副车36部,金甲武士600人,银甲武士6000人,以及6万精锐部队,都已整装待命。只是如何举行大典,意见尚未统一。所以出行的时间和路线暂时没有确定。”
隗林:“关于泰山封禅之事,历朝说法不一。很难有一个标准,却又不能一味标新立异。看来此事还得召集学识极为渊博的博士们研讨。”
蒙毅点头:“下官马上传达您的建议。”
隗林:“届时请陛下和大臣们一起参加。你去忙吧。”
蒙毅:“隗相,下官有件私事想请您帮忙。”
隗林:“哦。”
蒙毅:“桓大将军为下官说了一门亲事。可下官和女方语言不通……”
隗林微笑:“桓大将军总是给人添乱啊。我明白了,你想让我为你主婚,对吗?”
蒙毅:“下官主要想跟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否则以后的日子没法过了。”
隗林大笑,然后点头。
188、作战室
嬴政独自坐在模拟沙盘前,凝目沉思。
丹阳进来禀报:“陛下,扶苏公子求见。”
嬴政点了一下头。
丹阳退下。
少许,扶苏走进来,俯身下拜:“儿臣参见父皇。”
嬴政:“不必多礼。扶苏,岭南一带的情况怎么样?”
扶苏起身来到沙盘前坐下,扫了一眼沙盘,娓娓地:“我军进军岭南,由于奉行以招安为主的攻略,大大减少了与沿途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矛盾。只是岭南地势气候复杂。我军将士遭遇疾病的困扰,伤亡人数高达两万余人。现在情况逐步好转。岭南地区趋于安定。请父皇放心。
嬴政点头。
扶苏:“对封禅泰山一事,儿臣有不同的看法。”
嬴政:“哦,说说。”
扶苏:“封禅泰山,是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亦是历代帝王彰显个人功绩的最好表现。可是父皇,当今天下并非一片乐土。有的地方旱灾,有的地方水患,尚有一部份民众仍在贫困的边缘挣扎。在天下没有风调雨顺,民众没有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之前,耗费巨资,操办大典,无异于是劳命伤财的事。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父皇认为值得吗?”
嬴政上下打量了扶苏一眼,操起指挥棒,叩了叩沙盘,脸上泛起一丝微笑:“为君者应时刻忧国忧民。你能有这般见识,我很欣慰。我的儿子,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人祸甚于天灾。至今我大秦帝国的版图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至东海,北过大厦。这诺大的国土该如何治理,绝非一句亲政爱民就能敷衍了事。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大秦帝国的东面和北面是最易遭到攻击的区域。目前来自茫茫大海之外的威胁未明,来自大草原匈奴的骚扰不断,在此状况下,弘扬国威,凝聚民心是稳固国家安定的必然举措。封禅泰山是出于政治的需要而采用的宣传策略,并非一味地张扬我个人的功绩。古来大圣大贤者皆不屑留名于后世,与之相比,你我都微不足道啊。”
扶苏细细体味着他的话,颇有感触。
嬴政:“一个人得意的时候,不要妄自张狂,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气馁。这是我作人的信条。扶苏,我生下来就是人质,我在苦难中度过了童年。直到如今,准确地说我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一生为国操劳是我不可变更的宿命。我不后悔,不抱怨,更不会迷失在歌功颂德声中。倘若我这一生没有辱没祖宗,活得并不肤浅,我就知足了。希望你也和我一样。”
迎着他的目光,扶苏重重点了点头。
嬴政放下指挥棒,站起身来:“如果你经常能自觉地走进这间屋子,我会倍感欣慰。”
189、议事大厅
嬴政和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入大厅。
桓齮从后面快步走上来,扯住蒙恬的衣袖悄声地:“新婚之夜过得怎么样……”。
蒙恬哭笑不得:“桓大将军,我是蒙恬。”
桓齮收回手,挤出一笑:“我也很喜欢你。如果想纳妾,告诉我。”
蒙恬:“在下和夫人感情甚好,绝无此意。”
桓齮:“感情的事……最靠不住。以后再聊。”
众人分主次而坐。
隗林:“陛下,诸位大人,古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之事,多流于传说,依据甚少。故今日特请资深博士鲁青大人、淳于越大人、姬周大人和周青臣大人为大家讲解。”
鲁青:“陛下,诸位大人,据老朽所知,封禅是古来圣明的君主祭告天地的仪式。封的意思是祭天,禅的意思是祭地。举行封禅大典的寓意是向天地禀告,人君秉承天命治理天下苍生,祈求上帝佐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淳于越:“古老相传,只有当东方出现比目鱼,南方出现麒麟,凤凰在西方鸣叫,千年铁树在北方开花时,方可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当然,这毕竟是传说,似麒麟、凤凰这等神物,从来无人见过。”
姬周:“在天下名山大川之中,古人选择泰山作为封禅的圣地,大抵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对泰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事实上泰山并非天下最高的山峰。此说虽然有些言过其实,可也足见古人对泰山的推崇。另一层意思,古人认为泰山通天近地,其中蕴藏仙露甘泉,灵芝宝石。上可亲近上帝及仙界,下可窥视洞天,安抚鬼神。为此历代封禅都在泰山举行。”
周青臣:“据微臣查阅古籍,历代封禅都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在泰山之麓的梁父小山平地筑坛祭地。祭祀所用之物为酱色酒和煮熟的鱼,不用三牲。祭告之词皆刻石立碑以示天地。”
众臣窃窃私语。
嬴政:“请问封禅大典选择在什么季节举行最为合适?”
淳于越:“陛下,关于季节的选择,古籍上并无明确的记载。”
鲁青:“陛下,封禅贵在诚心,不必拘于形式。春夏之际,泰山景色最好。老朽以为选择上述季节举行大典最为合适。”
嬴政:“那就这么定了”。
190、官道上
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在宽敞的道路上行进。
沿途山青水秀,风光明丽。
众嫔妃、诸王子公主以及文武百官坐在一辆辆车中,观赏着窗外的风景。
丹阳、高立和刘苏率众多金甲、银甲武士骑马护驾而行。蒙恬和王离率6万军队紧随其后。
走在队伍前列的6辆华丽大车无一例外地空着。
嬴政、赵高、曲宫和李斯坐在队伍中间的一辆车中。
嬴政批阅完一份奏章,放下笔,对几个人笑了一笑:“你们可相信鬼神之事?”
李斯:“天地间蕴含无穷奥秘。鬼神之说,只不过是给人在对生命的流逝产生无穷沮丧和恐惧时,或人在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无所寄托时,带来一种企盼解脱的希望。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理论其实涉及的是思想境界的问题。”
嬴政:“赵高,你的看法呢?”
赵高:“臣以为人一生中要经历很多事。在不同的时期人随环境变迁寄托有所不同。比如人年少时以父母为寄托,年青时以事业和爱情为寄托,中年时以婚姻和家庭为寄托,老年时以儿孙为寄托。一旦现实中的寄托失去平衡,各个年龄的人都会寻找虚无的东西填补内心的空虚。把无法弥补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寄托给鬼神。”
嬴政:“由此可见宗教的穿透力比政治更容易征服人心啊。曲宫,你有何高见?”
曲宫:“陛下,如李大人和赵大人所说,任凭谁的生命都是脆弱和渺小的。臣以为把短暂的一生沉溺在爱恨情仇之中不明智,乞求鬼神佑护更显荒谬。但这两者似乎又是任何人摆脱不了的。因此臣觉得无论对人还是对鬼神,信而不迷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嬴政:“高论。”
赵高:“陛下,距离邹城不远了。按照行程,陛下应该率众臣登临峄山祭祀。”
嬴政:“峄山有什么奇特的说法吗?”
赵高:“传说,此山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石头堆积而成的。”
嬴政微笑:“补天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不妨前去看看。”
191、峄山
山上奇峰怪石林立。
嬴政和众臣沿路观光。
冯去疾挤上前,把一块石头递给嬴政,轻声地:“陛下,据臣观察,峄山一带蕴含着众多稀奇金属。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兵器冶炼加工基地。这块石头就是从前治炼遗留的矿渣。”
嬴政瞅了一眼石头,把石头握在手中,不动声色地:“把峄山列为圣地,刻石以示对女娲娘娘的景仰。以峄山为中心,方圆一百里从此不准触动一草一木。”
冯去疾会意地点了点头。
192、泰山脚下
驿馆内灯火辉煌。
嬴政专门设宴款待群臣和当地儒生。
193、卧室
扶婳侍侯嬴政就寝。
嬴政躺在床上,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扶婳:“陛下为何烦恼?”
嬴政:“我专门召集当地70多名儒生讨论封禅事宜。可这些人太过迂腐,一会儿要求要从山脚一步一步走上山顶,一会儿又要求若开拓道路乘车上山,必须要用蒲草把车轮包起来,以免触怒鬼神。”
扶婳:“入乡随俗。没什么好烦恼的。倘若儒生们的要求不是太过苛刻,陛下不妨接受。”
嬴政:“我烦恼的不是这些杂事。主要是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大大超乎我的想像。”
扶婳:“这有什么关系呢?”
嬴政坐起来,深沉地:“骗子们装神弄鬼,利用鬼神愚弄民众,诈骗钱财,这种事在民间很普遍。要清理很容易。怕只怕别有用心之人借鬼神蛊惑人心,颠覆政权。这种事在历史上发生的太多了。”
扶婳:“陛下信鬼神吗。”
嬴政:“我信自己。”
扶婳:“依臣妾之见,陛下应该信鬼神。法制和宗教并举,更容易治理国家。”
嬴政转了转眸子,笑了:“你真聪明。”
194、泰山之巅
旭日东升,云蒸雾绕。
祭坛高筑。
嬴政率群臣在坛前下拜,举行祭天仪式。
195、梁父山脚
夕阳西下。
一大片空地上祭坛矗立,嬴政和群臣跪在地毯上,诚心祭地。
196、琅琊城中
集市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
气质高雅的徐市身着道人服饰,坐在一个算命摊前悠闲地品茶。
一名女郎穿过人群,来到摊位前坐下,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据说先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有鬼神不测之机,是真的吗?”
徐市定定地看了她一眼:“当然是假的!”
0015:第十五集
女郎:“那为何先生的话还会有太多人相信呢?”
徐市神情自若地:“因为很多美好的事情,往往从谎言开始。”
女郎:“比如?”
徐市:“爱情。”
两人对视,渐渐笑了。
197、海滨
落霞与天水共一色。
徐市和女郎坐在一块岩石上观海。
女郎:“徐市,不知不觉,我们分开快九年了。你想我吗?”
徐市:“偶尔。”
女郎:“什么时候?”
徐市:“黄昏。”
女郎颤了颤身子,握住了他的一只手:“我也一样。不知道今生我们还要分别多少次,才能真正的在一起……”。
徐市:“人生始于聚,终于散,何必强求。”
女郎:“可是……我爱你。”
徐市:“我,也爱你。妙子,既然我们的工作职责决定我们随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献身,个人的取舍得失就不要太在意。从前我奉陈驰大人之命潜入齐地组建情报网,你奉命前往代地监视赵嘉余党,我们在陈驰大人面前发过誓,终生为国尽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