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的其实是简单的盘扣,就是后代旗袍上的那种扣子,把布条缝成棍状,然后截成两段,一段合起来打个结,一个两条并拢缝起来,就成了最简单样式的盘扣。
唐代的衣服多数都是带子系的,又常又麻烦不说,最重要的是薛黎打的结很丑,经常不小心打成死结,穿的时候穿半天,脱的时候又急的跳脚,所以一去二来的就被那衣带搞烦了,自己索性剪了带子把布做成简单的扣子。只是她的手艺不好,皱皱巴巴的很有碍观瞻,所以她只敢在里面穿的衣服上钉上这种扣子。
贾珍珠拿在手里摩挲了很久,眼睛看着灯花若有所思,一幅魂有天外的样子。
薛黎到门口去栓门,窗外的雨声正大,她倚在门口看了半天。春雨贵如油,马上要春播了,这场雨可是帮了大忙。只是苏靖他们在外面不知道怎么样,想起来倒是有点担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薛黎心有所动,想起了李商隐的这首诗。念过那么多遍,却没有哪次像现在这么受触动,苏靖他们一出去这都十多天了,还没个音信,真让人心里挂记。
薛黎发了会儿呆,拴了门进屋,看贾珍珠还是抱着衣服在发呆。
“喂,回魂了。”薛黎把手伸出去摇了摇,“怎么看出朵花来了,抱了这么久。”
贾珍珠回过神来笑的眉飞色舞,“花是没看出来,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赚万贯的法子。”
“什么?”听到赚钱的法子,薛黎自然也是好奇的不得了。
“这个!”贾珍珠举起了那件衣服。
“你说是扣子?”薛黎有些失望,她不是没有想过这些,可是唐朝人的穿衣习惯、审美习惯什么就不用说了,单是一样,这东西容易仿冒,技术含量低,就算是打开市场赚了钱,那也只一时的风头,没什么意思。
“是,也不是。”贾珍珠伸出指头摇了摇,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
“那怎么说?”薛黎越发的感兴趣了。
贾珍珠拿出今天穿的胡服来,“你看看我这身衣服,带子都在后面,要丫环帮忙才能穿着。如果是把这里,这里,换成这种扣子的话,自己穿上去就方便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会美观很多。”
薛黎看着贾珍珠在衣服上比划了几下,很显然比自己要高明许多。贾珍珠说的这些扣子的好处,她相信没有人会比她这个穿越过来的人更清楚,只是这个技术含量低,行业门槛低的问题,不知道贾珍珠想到没有。
薛黎说了出来,贾珍珠一笑“天下的钱又不能让你一家赚去,别人仿冒又能怎么样。这种法子传开了,一般老百姓自然会仿照。可是他们多是做自己穿,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小老百姓的手艺自然比不上我们专业做这个的手艺,遇到重大的场合要穿的衣服还是要到我们那里去买,他们买衣服的时间不多,这个自然忽略。我们要卖自然是卖给那些经常做衣服的有钱人,把那些太太小姐们伺候好了,自然是财源滚滚。”
“可是那些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裁缝,她们不会自己做?”薛黎追问。
“那些裁缝一般只是照上面的指示做,哪比得上我们的款式新颖。不瞒你说,我在长安城有家铺子,一个月就是卖胡服也有上万贯的收入。”
“这么多!”薛黎咂舌,真不愧为大唐盛世,经济不是一般的发达。
贾珍珠的眼光不止于此“其实这扣子除了代替衣带以外,它还能有其他的用处。例如它固定衣物比衣带方便很多,那在衣物的款式设计方面受到的限制就小多了。”
这个薛黎倒是知道,只是说到这生意,除了考虑消费者、市场前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竞争者。薛黎看这贾珍珠把握满满的样子问,“那怎么对付其它跟你们做一样生意的铺子呢?”
贾珍珠皱了皱眉头,“这倒是个问题。那些小门小户的我不放在眼里,可是甄家的的确不好对付?”
“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甄家?”薛黎想起贾珍珠上次给她的商户普及教育。
“是啊。本来爷爷那辈的时候,我们一北一南,涉足的领域也不同,还算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不是什么对手。可是到我们这一代,两家都比以前发达,不免有些捞过界的事情,渐渐也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最大对手。例如我那成衣铺子,甄家在我的百步之外就有一家,同样也是生意兴隆,看着别提多碍眼了。我就怕我们一推出,他们立马学了过去,那才真让人生气呢。”贾珍珠一想起甄家就皱起了眉头。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薛黎敲着自己的脑袋想着,贾珍珠遇到的这种情况在后世很常见,她记得自己有看到过,应该有解决办法的。
敲着敲着,忽然灵光一闪,薛黎一敲桌子,“我有办法解决。”
第五十章 苏靖回家了
薛黎一敲桌子,笑的胸有成竹“我知道怎么办。”
“怎么办?”贾珍珠有些好奇,“这些生意上的事,你怎么会懂得。”
“没吃过猪肉还看过猪走路呢,我倒是想出一个法子,即使甄家学去了,对你也是有益无害。”薛黎在心里暗想,我怎么也是穿过来的,再不济也比你多两千年的见识呢。
“哦?那说说看。”贾珍珠推了他一把催促着。
这种情况在后世很常见,那就是做出自己的品牌。只要有了自己的品牌,就能把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的产品区分开来面。这点尤其在服装等行业最为显著,同样一件衣服,说不好听点都是一个身子两个胳膊的造型,普通的不过几十块钱,可是名牌的卖上几万甚至上十几万页不稀奇,因为它除了是衣服之外,还带了很多其他的附加价值,例如它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品味,社会地位,审美眼光等很复杂的额外价值,这种价值很多时候远远比商品本身更重要。可是这种现象是后世商业极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产生出来的,她要怎么解释给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听呢?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招牌,让人们一看到这种东西,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商号。要买的时候,同种情况下也先考虑我们的东西。同样一件东西,偏偏的我们的产品就让人们想起有品味,高贵之类的东西,让人们以拥有我们的产品为荣。这样下来,即使其它家仿制,也只能说明我们的产品受欢迎,等于免费的为了我们做宣传。”薛黎一边斟酌着自语,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说明。
她不是专业的,所以说的断断续续,可是贾珍珠是有经验的人,一听就听出这个关键,“你的意思是做出自己的特色。”
“嗯,差不多。如果是别家我不敢保证,但你们家我想做到不难。一是实力雄厚,少有对手,二来根基深厚,口碑本来就不错。我想如果找到一个适合的机会让新式衣服亮相,给人造成先如为主的观念,后面的事应该就好办了。”薛黎一点点地分析。
“这个法子听起来倒新鲜,不过还有些细节值得商榷。恩,我明天一早就回去找人商量。”贾珍珠毕竟慎重一些,这笔买卖不做罢了,一做就是大事,得从长计议。说完笑着拍拍薛黎,“事情成了我可要好好谢你。”
薛黎一拍她“少贫了,赶快睡,要说事儿也是要等到明天呢。等真的赚了,你抬十箱八箱我也不反对。”
---------------------------------------------------------------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贾珍珠就起身了,她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大,便要急急赶回家去。薛黎知道她一忙边准没空吃饭,便起身做了些早餐留她吃完了才送人走。
贾珍珠走了之后她自己也睡不着了,看淅淅沥沥的小雨终于停了,索性起来打扫庭院,放鸡鸭出笼,收拾完一切刚坐下来,又听到一阵敲门声。
想到莫不是珍珠又忘记什么东西了?看她早上急急忙忙的离开,不由边嘟囔着“看这毛毛糙糙的性子像个什么,”边去开门。
“靖哥!”薛黎一开门就惊喜地见到苏靖牵着牛背着犁站在门口,看起来是连夜冒雨赶路的,身上湿嗒嗒的,满腿溅的泥水。
十多天没见,苏靖累受了一圈儿,人也变黑多了,不过精神头还好,脸上也是熟悉的笑容。薛黎看着不由的心疼,扑上去抱着他“怎么这么多天连个信儿也不捎,我在家等的急死了。”
“你当心地上滑,我身上又是水又是泥的,仔细脏了你的衣服。”苏靖本来想闪开她,但又怕她摔倒,所以用空着的手拍了拍她“我这儿不是回来了,那地方忙的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哪儿顾得上捎信。”
薛黎知道他说的是事情。她本来也只是撒撒娇而已。在他怀里抹了几滴泪水,站起身子推了门迎他进去“你累了吧,我去烧水,你先洗个澡再吃饭吧。看着你一身是水的,昨晚怕是连夜赶路吧。”
“嗯。前几天一做完活我就收拾东西回来了,没想到昨天在路上遇到下大雨,住店又贵又麻烦,我想离家反正又不远,咱不花那冤枉钱,就连夜赶路回来的。”苏靖憨憨一笑,牵着牛进了院子,把背上扛的犁放在牛棚的墙上,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递给薛黎“这次生意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好,一个人竟然分到三十多贯钱呢。”三十贯钱对于个农民来说,的确是赚了一大笔。
“哪儿有你这么做人的!没见过钱啊!省钱也不是这个省法的;万一生病了怎么办!”薛黎被他的话逗的是又想气又想笑,没见过这么算计的人。
“没事没事,一点点小雨而已。”苏靖见她这么说,怕再说下去说僵,忙转移话题,“有什么吃的没?我这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快饿死了。”
薛黎想想早上煮的杂粮粥,还剩下一碗是自己中午打算吃的,给他只怕是吃不饱,不过这个东西胜在热起来快。过年的肉她腌了一些在房顶上挂着,取一方下来跟青菜混在一起炒个小菜,和了面粉摊几个饼子先哄哄肚子,其它的等他洗完澡再说。
“你先去屋里换身衣服,湿衣服嗒在身上小心病了。我去给你弄饭,先喝几口热水暖暖身子,很快就能吃了。”薛黎说着把苏靖往屋里推,自己也朝厨房走去。
“好。”苏靖乖乖答应了,走了两步又出来,拍了下脑袋“嗨,你看我怎么把这事忘了,我还带回来一个人呢。”说着走出门口张望招呼着“哎,你进来啊,别怕别怕。”
什么人?这么神神秘秘的?薛黎站在厨房门口望着,只见苏靖领着一个穿这蓑衣带着斗笠的人走了进来。那人又瘦又矮,走路都带着飘的,步子迈的很迟疑,几乎是一步步挪的。
“到家了还戴什么斗笠,脱下来脱下来。”苏靖招呼着,那人迟疑了很久才把头上的斗笠拿掉,露出一张年轻的女人脸。
第五十一章 春耕
薛黎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苏靖回来没两天,宋大他们也就回来了。一堆人犁地的犁地,育种的育种,春耕虽然忙,那也是有条不紊,绝对谈不上让薛黎心烦的这个程度。
苏靖他们以前插秧的时候是采取旱地直播的方法。这种方式在后世美国的农民常做,大面积播种,省去移栽的麻烦,优点是省时省力,快速。可是这缺点也很明显,产量低,适合大农场式的耕作,不适合小农经济下的精耕细做。薛黎建议他们用后世常用的水稻移栽,即现先在小田里育秧,等张出秧苗了之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阿黎,你说这个法子真的能种出一亩地三石的产量?”苏靖对于薛黎的说法很是惊奇。
唐朝的一石大概是后世的106斤,三石米一般是三百多斤,连后世亩产的一半都不到,扣除品种问题,薛黎觉得这跟本没问题的。可是唐代农业最高亩产不过两石,那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才有的,所以苏靖听薛黎说轻轻松松可以达到三石的亩产,自然不信。
“这是我从古书上看到的法子,说是最高能有六七石的产量呢。”薛黎把功劳往书上推,果然一听到是书上写的,苏靖有几分信服。从古至今的农民们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因为文化不高,所以对书本这些印有字的东西有着一种莫名的崇拜,潜意识里认为那都是圣人之言,绝对没有错的。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种吧。不过还要和大哥他们商量一下,毕竟是件大事。”苏家的商量就在苏靖的这句话里锤下了定音。
在和其它几家商量的时候,自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这个薛黎早已料到,当年她参加送科技下乡时很多技术推广也是遭到冷遇,那些农民们动不动就是一句,我们这法子都是几百年的老规矩了,你们娃娃家的知道个啥。遇到这种话,薛黎除了无言,无奈,还能做什么?只有一遍又一遍的说服罢了。
薛黎这次也一样,细细的比较两种耕作的优缺点,无论是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都说遍了,但是因为她现在的身份(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千金大小姐会种田),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拨三十亩水田给她让她鼓捣,睁只眼闭只眼,只当那几亩地是荒年的损失吧。
对于这个结局,薛黎已经是相当的满足,三十亩地啊,在现代她哪儿能一个人拥有这么大的一块实验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今年种的好了,只怕明年不是四家,而是全村人都用她的法子种地了。
栽种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接下来男人们要做的事就是整地。在薛黎的坚持下整整犁了三遍,第一遍粗耕,第二遍细耕,第三遍整平。这个倒没遇到什么阻力,毕竟犁地这事儿,跟以前的规矩错的不远。
接下来其他的人就准备撒种子了。薛黎也撒,不过她是估摸了三十亩要多少秧苗,然后挑了一块小田做秧田,在撒完种子之后细心的洒了一层稻壳灰,然后就每天往田里跑,察看生长情况。
说到这里,就该说说薛黎的烦心事是什么了。对了,就是这件事。最近她家多了一个女人。
话说苏靖回来那天带来一个女人,薛黎一看她就不顺眼,下巴太尖眼睛太大,脸色太白嘴巴太红,最最重要的是,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