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如此。大齐乃我楚家天下。”楚原明想到了李靖安以前的那个推测,立刻一脸的坚定与毅然,“此本王之责任,本王义不容辞。”
还好李靖安不是真正的小青年,要不然真的想翻个白眼,见其他人连连点头,他知道这一个理由别人都认同,即使听上去有些虚伪。
“第二策,离间。太子乃是嫡子,名正言顺,这是朝中清流虽不喜欢太子却依旧支持太子的原因。陛下虽然防备太子,但依旧重视储君,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轻言废太子。王爷需离间陛下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之情,让陛下对太子生出猜忌,还应设法使太子失德,让太子失去朝中清流的支持。”
楚原明略一皱眉,“这个恐怕有些难,太子身边的人都是父王精挑细选的,恐怕很难让人挑拨太子,我也想过让父王忌惮太子,但是一时之间并无对策。”他的母妃早逝,根本无法对父王吹枕头风≮我们备用网址:≯,他自己反而要时刻防备着被孙贵妃等人吹枕头风陷害。
“其实也不是很难。“张默仁笑了,”捧杀即可,一旦朝中大半大人支持太子,陛下必然对太子生出忌惮之心,毕竟再深厚的父子之情也比不上那把椅子,王爷还是做个孝子,这样比什么都好。只是让太子是的就不太容易了,东宫可不是我们能插手的地方。”
李靖安不由有些佩服这个张默仁,看来这个张默仁就是谨王的心腹谋士,康熙朝的八阿哥为什么会被康熙帝不顾父子之情踩到泥中,就是因为朝中支持八阿哥做太子的人太多,让康熙忌惮。
“第三策,外援。”
34第三策(修)
“第三策,外援。王爷急需外援,尤其是朝中大臣的支持与武林正派的支持。王爷可以当孝子、纯臣,但是绝对不能当孤臣。”
楚原明不由看向了张默仁,这可与张默仁给他的建议不一样,他现在虽然人缘不错,但是也可以称呼一句“孤臣”,张默仁的分析他十分不认同,父皇十分忌讳人结党。“这是为何?”
张默仁、刘彦等也看向了李靖安,等待他的回答。
“防止有一天太子等不及兵谏,王爷孤立无援。”李靖安依旧很直白,中国历史上哪怕是明君唐太宗还有过玄武之变,更何况一个在太子之位上坐了那么多件的储君。
众人脸色一变,楚原明的眉头紧紧皱起,天家无父子,最是无情帝王家,他不认为没有这种可能。
“王爷,如果有一天陛下执意不选择王爷,王爷真的会屈居人之下吗?王爷身边有赵将军这样的将领,虽然手中只有一万人能调动,未可不能……”生活在平等民主社会近六十年,李靖安对皇权并不畏惧,而且他认为野心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的,也是最好的动力。
楚原明倒吸一口冷气,第一次如此认真的打量这个看上去十分文弱一身书卷气的男子,为他的大胆而惊叹,他心中不知为何,跃跃欲试,他那些兄弟,根本没有人能让他俯首称臣。
“秦大将军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搞情报工作的刘彦笑眯眯的开口,他一向对张默仁那缩头乌龟般的建议很是不满,光是自己埋头努力,不拉拢一些势力,怎么可能成功?
张默仁若有所思,也许他以前是太保守了一点,不说太子,就是毅王可是掌控着兵权的,如果……张默仁止住自己的思绪,不让自己再胡思乱想下去。
“倾世门是个威胁,虽然号称是正道魁首,但是她们的作为并不是名符其实。王爷拉拢一个武林势力,以此来抵制倾世门。”李靖安不喜欢倾世门,因为她们的作为让他想起了《大唐双龙传》中的慈航静斋,只是倾世门没有她们那么直白,没有提出“代天择主”的口号罢了,“少林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少林寺,永久不衰的泰山北斗,可是这里倾世门快成为白道代表了。而且倾世门的做派也有问题,如果不是有着“忧国忧民”的口号,关系网又大,门主又是宗师,恐怕早被群起而攻之。
武林不干涉朝廷之事可是一个潜规则。
“同时建议王爷在封地华州选拔人才进行培养,一旦王爷登基,恐怕朝中会有一大批人被清除,造成朝中大臣空缺可就不好了。”
至于为何会这样做,相信在坐各位都清楚,不管是陛下传位还是武力手段,总有一些人会站错队。
“这倒不难。”楚原明觉得很有道理,不说别的,和倾世门关系太密切的人他将来都会清理掉,倾世门的裙下之臣可是不少的。
“王爷可以补充华州官员为借口在封地选拔人才,让他们在华州历练,当王爷大事一成,这些人便能不愁进朝中,而且华州并无大的世家。”张默仁同样想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补充道。
“韩峰梁伟两个人要再辛苦一些了。”楚原明点头同意。
见到大家谈得差不多了,本来保持沉默的常泽燕突然开口:“上午你为什么问世子那些问题?”
闻言楚原明也看向了李靖安,这个问题他也好奇,为何问过了风儿那些问题,本来还心存犹疑的李靖安便向他效忠了?
李靖安一笑,显得莫测高深,“我只是在以帝王角度猜测陛下未来无奈时的一个可能做法罢了。”
“什么做法?”张默仁十分好奇,虽然他也从常泽燕口中听了那些问题与世子的回答,但是他根本看不错那些有什么用。
“看皇孙。”
“看皇孙?”楚原明一愣,很是疑惑的看着李靖安。
“看皇孙,可保江山三代繁荣。”李靖安一笑,看到其他人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并不算多解释,一个好的继承人,也是一种资本,也是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康熙帝之所以传位给雍正帝是因为看着了皇孙弘历也就是未来的乾隆帝,虽然李靖安对这种所发嗤之以鼻,但是它能让有些人相信,也有其合理性。
在其位谋其政。
虽然李靖安知道谨王把他接到京城是要自己成为他的谋臣,但他现在的身份是世子的西席,他可是很乐意把时间花在世子身上而不是谨王身上。于是谨王楚原明有些郁闷的发现,即使李靖安已经向他效忠即使他向自己献上了让他警醒的计策,他见到李靖安的几率居然要远远低于自己的儿子。
“江先生呢?”一大早便来到致书斋的谨王楚原明扑了个空,不仅发现李靖安不在,就连平日这个时候应该早早开始读书的儿子也不在,立刻叫来在致书斋打杂的仆人问道。
“王爷,江先生这个时候应该还未起呢。”仆人不敢隐瞒,连忙回答道。
“这个时候还未起?”楚原明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
“是的,王爷。”
“那世子呢?”
“世子估计,也还未起。”
“嗯?这是怎么一回事?”楚原明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回王爷,江先生把上学的时间改了,世子只需每天卯时三刻(早上七点)来致书斋便可。”
楚原明的眉头不由皱得更紧了,拔腿便向后面的致远阁走去。
致远阁是一处仿江南园林的精致院落,有假山有湖水环绕,到了春夏便是青竹幽篁兰草萦绕,红花碧叶,可称雅致之极,而入市正是冬季,当然没有一丝绿色,但依旧有可赏之物,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寒梅,总会引发文人的诗意,加上昨夜刚刚下过一场雪,如今是满院的皑皑白雪银装素裹,更加衬得梅花高洁、不屈。
35世子的教育(上)(倒V)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
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刘禹锡 【冬日晨兴寄乐天】)
刚刚踏进致远阁的谨王楚原明不由脚步一顿;循声望去便看到站在门前屋檐下对着那一片雪白低声吟诵的李靖安,明明诗意既不合景,也不合人;谨王依旧在心中生出一丝淡淡的悲凉,不由放轻了脚步。
“先生可好?”
李靖安抬起头,看到了向他走来的一身正装的谨王,不由心中一阵无奈,这个孩子怎么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的郑重其事,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这里可是他的家,就不能换一身便服吗?他很怀疑到了夏天这个人也是把扣子扣得规规矩矩。
“王爷早安,找我可是有事?”
楚原明这才想起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开口问道:“你改了风儿上学的时间?为什么?”对于自己寄予厚望的独子,楚原明的要求十分严格,才会特意来质问李靖安。
李靖安一笑,他明白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心情,这个时代的皇子皇孙虽然要求没有清朝120遍那么变态,但要求依旧不是一个现代人能想象的严格,不过李靖安不是十分同意,“王爷可知道揠苗助长这个故事?”
“你的意思是……”
“世子应该是早产,本来就先天虚弱,如果后天不好好调养,恐怕……”李靖安看到楚原明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赶忙改口,“世子的身体恐怕难以承受过重的学业,因此我把上课的时间推后一个时辰。”
小孩子正是缺觉的时候,二十一世纪的小孩尚且要 上午八点才上课,这样一个身娇肉贵的体弱世子再不好好休息,将来也是个病秧子,一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体,李靖安就是一阵郁闷,就算他上一世生病时也没有这样虚弱。
谨王若有所思,刚准备说什么,便又听到李靖安丢来一句:“而且世子与我们这些人不同,文采一般没什么,四书五经懂即可,世子将来又不用考状元,学那些无用。”
“那你要教导风儿什么?”楚原明很是好奇,他发现这个李靖安看问题想事情的角度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读史,学习君王之道、御人之道、用人之道;读世,学习处世之道、治世之道、为人之道;读人、读兵法,学习计谋之道。”
“你这是把风儿当做君王来培养?”楚原明眼睛微微眯起,十分庆幸自己这个府邸的下人都是能信任的人,在几年前就把别人的钉子全都拔出了,不然光他们今天的话就能让他被安上谋反的罪名。
“是储君,未来守天下的君主。”至于打天下那是面前这个人的事情,而且有句话叫做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李靖安觉得那个稚嫩的小世子是个不错的苗子。
楚原明倒吸一口冷气,看着面前这个自信满满的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显然李靖安的隐含意思他是听懂了。
以为自己吓到了这个谨王,李靖安的语气缓和下来:“王爷,你放心,君子六艺我还是让世子习得的。”
世家子弟尤其是嫡系子弟,君子六艺是必须会的,不说完全精通,最起码得样样上手,毕竟那是撑场面的东西,世家子弟的社交可是十分雅的。
楚原明的脸色这才和缓一些,“李先生,本王可是只有这一个儿子,希望李先生多花一些心思教导风儿。”
即使李靖安说的很有道理,但谨王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这个嫡子在李靖安为他分析过之后,在他心中的地位更加重了。
李靖安拉拉身上的大氅,心中十分无奈,这个孩子难道不能进屋之后再和他详谈吗?这一片白雪皑皑、寒梅傲然绽放的景象美是很美,但同样很冷,他这个身体可是南方人。
“王爷可愿随修与致书斋一观?”
谨王注意到李靖安那个举动,微微一愣,听到李靖安的建议,业局的还是看一下李靖安教学的具体场景为好,便点头同意了。
致书斋提前一个时辰就放上了火盆,熏得这里暖暖的,这两天睡饱的楚凌风给正在聚精会神的背着李靖安昨日写下的内容,虽然听到了门打开的声音,但依旧坐在那里没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返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
悦耳的童音让楚原明的眼神一下子柔和了起来,但是当他认真听了一下楚凌风背的内容,不由一愣。后汉开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了儿童启蒙的必读三篇启蒙读物,但是刚才凌风背的内容虽然也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却不是他所知道的《三字经》,把疑惑的目光看向了李靖安,但是李靖安却没有理会他,而是走到楚凌风跟前,伸手把桌子上那一打写满字迹的纸拿了起来,认真的看了起来。
楚原明也走了上去,楚凌风看到他,微微顿了一下,但是没有停下来,只是冲楚原明一点头,往下背没有停。
楚原明眼睛中闪过了一丝惊讶,但是没有多言,而是看向了李靖安手中的东西,上面写的正是楚凌风正在背的内容,看那厚厚的一打,这最少也有五十遍。
李靖安不会让楚凌风学清朝皇子什么都是120遍,但是打个对折还是可以的,那就六十遍成为惯例吧,虽然不需要十分精通四书五经成为大儒,但是倒背如流还是必须的,小孩子记性好,多背一些十分有必要。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楚凌风背够了六十遍终于停了下来,起身向两个人行礼:“凌风见过父王,父王安好,凌风见过夫子,夫子安好。”
李靖安开口问道:“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何意?”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李靖安满意的一点头,从袖子中抽出昨夜所写的内容,放在了楚凌风面前,“昨天我们学了《总叙与入则孝》,今天我们学《出则悌》,把这个读上十遍。”
“是,夫子。”悦耳的童音再次响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
36世子的教育(下)
“那是什么?好像和《孝经》有些关系。”落座之后;楚原明看了一眼在下方专心致志背书的儿子,好奇地问道。
“《弟子规》。是一个叫李毓秀的人写的;和《三字经》差不多;都是启蒙读物;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李靖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