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小孩像是等待被人挑选的鸡仔一般被人圈着跪在大街的一角,最大的不过十三四岁,最小的才五岁左右,而他注意到的那个大约十岁,长相清秀,其它的孩子都是一脸的认命与麻木,而这个孩子眼中隐隐有不甘之色,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他认识,就是他来临安第一天遇到的那个卖身葬父的小孩。
这算另一种缘分吗?
李靖安犹豫了一下,走了上去,问那卖人的汉子,“这个小孩多少钱?”
那汉子扫了一眼李靖安的衣着,立刻露出了讨好地笑容,“公子您眼光可真好,这个小子可机灵了,还识字,买回去当书童正好。”
那小孩见到李靖安不由一愣,低下头不再看任何人。不知是心虚还是什么。
“多少钱?”李靖安不想和这个人多废话,再次问道。
“嘿嘿,十两。”
李靖安一皱眉,“十两完全可以买一个长相不错的婢女,你认为他值十两?”怀疑的语气,不满的眼神。
“可这个孩子他识字。”汉子狡辩道,毕竟就算是在临安这样文风强盛的地方,普通百姓认字的也很少。
“我身上有功名,你认为一个识字的书童对于我算是好事情?”李靖安白了那个汉子一眼,“五两。”
“五两也太少了。”汉子不满意,陪笑道“要不,您再加点,九两?”
“六两,一口价,不行的话我找别家。”
“那好,就六两,公子您以后可要多关照小人的生意。”汉子妥协了,把那个小孩拎了出来,并把卖身契交给了李靖安。
走出了人市,李靖安找了个茶馆坐下,看着默默跟在自己身后、衣衫褴褛的小孩,不由叹了一口气,他的心还是太软了,拿出卖身契和几个热包子一起推到了那个小孩面前,淡淡的说道:“拿着,走吧。”
小孩惊讶的抬起头,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李靖安。
“我不管你那日的卖身葬父是真是假,作为还算相识的人,我能帮你的只是如此。”
说完,李靖安站起身便离开了。
那小孩没有跟来。回到自己的宅子,李靖安有些失落,但是很快就释然了,他有没有“王八之气”不可能一点小恩小惠就让人甘心为他效命,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给人当奴仆的。
李靖安不知道的是,那个本想追上他的小孩在一个拐弯处被一个人拦了下来,正是他曾经见过的那个王远明。
“你根骨不错,要不要跟我练武?”
13太子之忧(修)
大明崇显三十年六月,大齐三皇子仪王出使大明,带来了大明皇帝的联姻请求,欲把竟陵公主许配给大明的太子赵恒,。
夏日炎炎,即使是在多水的南方,李靖安一入夏季便感到身体十分疲倦,提不起精神,这和这具身体是早产儿有关,李靖安只能慢慢调养,于是便按照在翰林院找到的古方酿造了养身的薄荷清酒。当听到大明仪王来到临安这个消息,他正在和翰林院的同僚分享他新酿出的酒。
“你说陛下会同意大齐的联姻请求吗?”
“应该会吧,大齐竟陵公主可是贵妃所生,听说十分受宠,才分封竟陵,那可是一块十分繁华的封地,就连大明的皇子的封地都比不了。”有消息灵通的同僚介绍道。
“这个竟陵公主身份是可以匹配我们太子殿下,只是这血统……”
“太子不是还有侧妃的嘛。“
听着同僚的谈论,李靖安不由在心中琢磨是不是辞官归隐算了,因为不管这个竟陵公主将来不会不生下子嗣,都会成为大齐制约大明的重要一步。看太子那比自己还要弱的身体,李靖安觉得他留下子嗣的可能性不大,估计到时候镇南王不想和太子争也会被迫争。
至于大明会不会拒绝联姻,李靖安根本没有考虑大明拒绝的可能。
大齐的使者可是仪王,也就是周帝的三皇子楚原显,文采出众之人口才必定好,再加上大明不会轻易得罪大齐,尤其是大齐下嫁的还是那样一位身份尊贵的公主。
突然一个侍从急急忙忙走了进来,“李大人,李大人。”这个侍从看上去十分着急,从众人一行礼,立刻冲到了李靖安面前。
“你是明灿兄的侍从?”李靖安立刻从自己的资料库内找到了这个人的信息,不由一阵疑惑,他和那个看上去很高傲也很会钻营的徐明灿可是没什么交情,顶多算是泛泛之交,他的侍从找自己干什么?“明灿兄找本官有事?”
“李大人,陛下钦点我家大人陪同大齐仪王游玩临安,我家大人唯恐失礼,特意请李大人一起陪同。”
李靖安不由心生无奈,陪同?恐怕是让他去给徐明灿当绿叶陪衬的吧?但是他能拒绝吗?不能,徐明灿都把皇帝陛下搬了出来。问明白时间和地点,打发走侍从,李靖安也和同僚告辞,准备回去准备一下,毕竟陪同仪王游玩不能穿官服吧。
可是让李靖安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回家的路上就被人拦了下来。坐在酒楼包间内,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人,李靖安真想拎着徐明灿的衣领吼上一吼,你这个江南第一才子为什么不再光芒万丈些,把眼前这个家伙吸引走?
“李先生似乎不愿意看到明心?”赵恒一笑,问道。
的确不愿意,但是自己敢说吗?李靖安在心中非议了一下眼前这个太子,脸上却挂起了谦和的微笑,“哪里,赵公子谈吐不凡,让下官耳目一新,岂有厌烦之理?”
“那就好,明心佩服先生之才,还愿多聆听先生高见呢。”
“哪里哪里。”李靖安嘴上谦虚,心中确实疑惑不已,他到底哪里让这个太子看重了?怎么又来找自己了?
“相信先生也有耳闻,大齐想要和我们大明联姻,明心忧心不已,虽然大齐看上去肯有诚意,,联姻的公主也是出身高贵,十分受宠的竟陵公主,但是明心相信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明心惶恐,想聆听一下先生的高见。”赵恒一脸期待地问道。
李靖安真想一口鲜血喷出来,他穿越之前又不是军事家,更不是宫斗高手,当然也不是阴谋家,即使因为兴趣度过几本关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书籍,也不可能现在眨眼之间就能明白那个大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吧?看着赵恒一脸的期待,李靖安觉得自己还是辞官吧,有这样一个不知为何盯上自己的太子,,再来几次李靖安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短命。
“赵公子,我们大明的储君至今没有子嗣。”李靖安没办法,只能含糊其辞,反正这样看起来比较莫测高深一些。笑容淡定,李靖安也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提示。
赵恒的眼睛陡然一眯,掩饰住里面一闪即逝的杀意,“先生大才。”
李靖安心中大汗,不至于吧?难道赵恒脑补了一些十分厉害的东西?
“明心愿常听先生教诲,不知先生……”
李靖安连忙止住对方的话,开玩笑,他可不愿意与赵恒绑在一起,大明看似太平盛世,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麻烦一大堆,只是没有显露出来罢了,别说他现在根本没办法,就算有办法也非一夕一朝之事,他非累死不可。
“赵公子谬赞了,下官才学远不及明灿兄,岂敢教诲公子?而且下官本就体弱,入夏以来更是常感疲惫,恐怕再难担任官职,已有归乡养病之意。”李靖安已经找好了好借口,反正他现在身体是真的很虚弱,也不算是撒谎。
但是他的话音刚落,赵恒眼中陡然闪过一丝阴冷,虽然消失的很快,但是还是被李靖安捕捉到了,不禁觉得心中一寒,不动声色的和赵恒又聊了一会才找借口离开。
只剩下赵恒一人的房间中,赵恒脸上的阴沉之色便不再掩饰,眼中的阴冷让人想到了毒蛇,他轻轻呢喃:“辞官?”
李靖安虽然现在名声不显,远不及徐明灿,但是从未来回来的赵恒却十分了解他的可怕。李靖安本来会被父皇看重甚至摒弃了原来选中的徐明灿,把这个李靖安点为了状元,当大齐请求联姻之时,他第一个上述,言明大齐的阴谋,但是朝中无人理会,甚至李靖安还因此被父皇厌弃,当自己大婚后,李靖安曾经私底下试图接触自己,但是自己完全看不上这样一个被父皇厌弃的书生,于是李靖安辞官了,然后消失了,七年之后,大齐诸皇子争权夺利,大齐太子被废,大齐四皇子谨王即位,而那个已经被人忘却的李靖安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大齐新皇的最重要的心腹谋士,被授予太傅之职,然后便是大齐奇袭大明,仅仅用了三个月,便攻破了大明的国都临安,大明……
赵恒十分了解自己,即使他知道未来的发展,但是他本身就不是有智慧的人,因此为了不再当亡国之君,他便需要能帮助自己的谋臣,因此选中了还没有什么名声的李靖安,但是现在李靖安居然想辞官!
这样可怕的人如不能为他所用,那便只有……
14听水阁(修)
完全不知道赵恒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的李靖安,十分无奈的跟在徐明灿身后听着他妙语连珠的为前面那个身穿便装但掩饰不住一身贵气的大齐仪王介绍临安的美景,同他一起当陪衬的还有刘向。
天色已暗,但是临安城真正的热闹才刚刚开始。红灯笼挂起,脂粉飘香、乐声入耳缠绵。临安作为大明的国都,大明又是经济发达加之文人众多,因此青楼楚馆林立,城外的河流之上更是画舫连绵。
即使有仪王的侍从在旁边分开路人,李靖安已经有种想要拔腿逃跑的冲动。
李靖安前世的作风可是十分正派,别说出轨了,歌舞场所从未涉足过,就算到了古代,他也不打算做风流才子。可是他们这一行人,做主的不是他。
“听说你们临安有位大家,叫嫣然?”仪王开口询问道。
“嫣然大家善琴,如今刚好是十五,仪王殿下可愿去听水阁领略何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徐明灿十分识趣的说道。
“甚合我意。”于是几个人便进了听水阁,这个听水阁是个依水而建的楼阁,布局十分巧妙,虽有包厢,但是除了做特殊用途的包厢,其他的房间都是半开式,坐在里面就能看到下面灯火环绕的舞台,听水阁大多演出都是在那个舞台上进行的。
为了安全考虑,仪王的身份当然不能暴露,不过徐明灿的名号十分管用,即使因为嫣然大家今晚要演出而人满为患,老鸨还是为他们挪出了一个包厢。
歌舞表演李靖安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虽然听水阁的表演在临安的青楼楚馆中是排的上名号的,但是李靖安在以前是看多了听多了,根本不觉得稀奇,不过他想低调,并不意味着别人就会忽视他。
“这位李大人一路都很沉默,难道这里的歌舞也不入李大人的耳目吗?”仪王突然看向了江修,似笑非笑的问道。
感觉到众人的目光也转向了自己,李靖安十分无奈,拱了拱手,说道:“殿下恕罪,下官愚钝,不懂这些。”
“仪王殿下,李兄岂止是不懂,他根本就是个书呆子,不解风情。”徐明灿笑道。
刘向也打圆场,戏虐的看着李靖安,“王爷如果给子信一本书,他绝对会沉迷其中,这是这些就……”他笑了笑,没往下说,但是其他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纷纷戏虐的看着李靖安。
李靖安假装尴尬的一笑,把自己书呆子的形象维持到底。
“哦?都说大明才子风流多情,没想到今天本王碰到了例外。”不知为何,仪王似乎对李靖安十分感兴趣,打趣道。
李靖安只能再次众人拱拱手,然后罚酒一杯,让他们别再戏弄自己。
就在这时,听水阁一下子静了下来,周围也一暗,只有舞台上还挂着一盏灯,而上面不知何时挂起了一层轻纱,在这样朦胧之中,一位佳人走了上去,静坐在轻纱之中。她的面貌众人无法看清楚,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但只是这身影便牢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仪王殿下,这便是嫣然大家。”徐明灿介绍道。
“国色天香。”即使只是个模糊的身影,但阅遍美女的仪王也不由出声赞叹。
看到其他人也是一脸的赞同,李靖安不由疑惑了,他实在看不出下面那个少女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不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嘛,还看不清她的脸。
在众人的痴迷和李靖安的疑惑中,嫣然大家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的按在了琴弦上,顿时悦耳的琴声如同流水一般倾泻下来。
咦?《高山流水》?李靖安有些惊讶的眨眨眼,他可是不会弹琴,毕竟没那音乐细胞,但是人过中年便对中国古典艺术十分感兴趣,儿子又孝顺,也让他去听了几场中国大型古典音乐会,《高山流水》他还是有印象的。
《高山流水》在唐朝以前本为一曲,在唐朝期间分为《高山》《流水》二曲,皆不分段。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只是李靖安听的是古筝曲,现在是古琴曲,因此至于这嫣然大家弹得与他听到有什么差别,他还真的说不出来,不李靖安也对这些丝竹管弦没什么研究,为了不显突兀,也学着其他热那样闭目倾听,仿佛沉醉在这美妙的乐曲之中。
片刻之后,一位侍从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壶酒,其他人都没注意,但是李靖安却是一皱眉,他们好像没要酒吧?瞥了一眼那个侍从,很不起眼,但是不知为何,李靖安心中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15陷害(修)
刺客?李靖安按照自己以前看过的电视剧推测,但又觉得不可能,守在门口的侍卫绝对对这个人搜过身确定安全后采访进来的。看着那个侍从把酒壶放下,拿走了那个空了的酒壶离开房间,李靖安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一曲罢,众人依旧沉醉在那美妙的琴声中,好久才反应过来,整个听水阁顿时爆发了一阵叫好声与称赞声。
“嫣然大家果然名不虚传。”仪王赞叹道。
其他人也连声附和。
徐明灿拿起酒杯敬了敬晋王,“高山流水觅知音,不知道仪王殿下可是这嫣然大家的知音呢?”这话里的意思在座的人都能听出来。
李靖安不由一阵腻歪,不用这样吧?但是事实不以李靖安的意志为转移,徐明灿跟侍从交代了几句后,不到一炷香时间,一位曼妙的妙龄少女带着丫鬟走了进来。
所有人眼睛不由一亮,这是一位极美的江南女子,皮肤白皙,双目秋水含情,她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