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恶皇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恶皇后-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也有想到这点,只是还不能确定。既然皇上也这么说,那我就派人去试试吧。
  这一试,试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居然因此有了一个忠诚的部下。
  因为,这个刘豫,变成了我的表弟裴危的密友。
  准确的说,是他的男宠。
  裴危是著名的风流才子,面庞清秀,风姿飘逸。刘豫膀大腰圆,脸上虬髯如刀戟,是雄赳赳的武夫。他们俩成为亲密爱人,怎么说都该是刘豫当相公,裴危当小甜甜吧?
  但世间的事,就是那么不可思议。真实的情况是:刘豫在裴危面前百依百顺,是羞答答娇滴滴的小蜜糖小甜心。
  不是我吹,我们家的人就是这么拽的,只用一个文弱书生,就可以收服了一个能领导千万兵马的盖世将军。
  真正的聪明人,就该像我这样,举重若轻。一皱眉间,妙计出,天下定。
  看杨骏傻冒一样拼命地打压孟观和李肇,发动一切力量在朝臣面前为刘豫说好话。终于成功地把他提升成了禁军统领。我心里那个乐啊。
  刘豫控制了禁军,我对付杨家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搞定了禁军统领刘豫,皇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实我也知道,让刘豫带兵去杀杨家人他是不会干的。我也没打算让他带禁军去围剿杨府。我只要他到时候别站到杨家一边对抗朝廷就行了。
  因为,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考后,我觉得对付杨家,最好还是不要动用皇宫禁军。
  这是基于一个考量:皇上的心情,皇上的声誉。
  说到底,杨家是皇上的外家,杨骏是他的舅舅。如果出动禁军灭了杨家,世人会说,皇上不念亲恩,杀了自己母后的娘家人。
  虽说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杨骏以外戚干政,专横跋扈,也的确不得人心。但以甥杀舅,多少有些忌讳的。皇上又是那种很仁善很重情的人,我不想让他心里总存着愧疚,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太后。
  如果是出动宗室王的军队,那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战争。司马皇家子孙捍卫自家的江山,免使皇权落入外姓之手。这个理由再正当不过了。
  为了江山社稷,抛弃个人私念,大义灭亲,是人人称赞的行为。
  唉,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看,就变成了正邪两分,这就是我们政治文化。
  我们天朝大国的人就是这么聪明,脑子里弯弯道道特别多,权变无极限。那些蛮子们傻乎乎直愣愣的,怎么跟我们比?再进化一千年再说吧。
  我们聪明人,既然决定出兵,就肯定要知己知彼。
  我派人认真调查了一下,杨府号称家丁过千,其实是包括了他家所有下人的。这些人中有一半分布在他家的各处钱庄、农庄中。家里剩下的一半,再除出老的小的,真能拿起家伙迎战的,满打满算,也就三四百人了。
  换言之,只要刘豫不临阵倒戈,帮着杨家对抗朝廷,要一举灭掉杨家是不难的。
  那样的话,从汝南王在金镛城囤积的几千兵马中,择精兵良将七八百人,应该就差不多了。
  毕竟,我们派去搜捕的人是拿着皇上的圣旨去的,代表的是朝廷,是官府。杨家人作为朝廷钦犯,只应俯首就擒。一旦有反抗行为,就是抗旨不尊,可以不待审判就地取决的。
  所以他家的家丁,必须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气才敢反抗。而这样的人,往往只是家丁中的极少数。大部分的,能逃则逃,不能的,只好筛糠一样地跪地求饶。
  朝廷出动军队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坏的打算,以防万一之举。一般情况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见那戏台上,被皇帝降罪的官员,全家人一听到圣旨就慌忙跪下。别说反抗了,连怨言都不敢有一句,还要说“谢皇上隆恩”呢。
  当然,以杨骏的跋扈嚣张,肯定是没这么乖的。我们要防,也就是防着杨骏狗急跳墙。
  而杨济,多半只会伏地哭泣。
  对于杨济,我是心存怜悯的,但也没打算放过他。不可能杀一批杨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济——我只能对不起他了。虽然我也不愿意这样,但谁叫他是杨家人呢。
  思虑定后,便派人去跟汝南王联络。汝南王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内:非常非常的乐意,简直欢呼雀跃。
  这些诸侯王,铲除杨家之心比我更烈。他们是司马家子孙,眼看自家的江山让一个外人作主,皇权名存实亡,早就咬碎了牙齿。对胆敢架空皇上、觊觎司马家江山的异己分子,自然是巴不得趁早赶尽杀绝。
  即使不为了江山社稷,只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也希望尽早驱逐杨家,好自己掌握大权。
  所以我的人跟汝南王一通气,他立即表示大力支持。说他家的兵马任由我调遣,想调多少就调多少,想什么时候调就什么时候调。
  搞定了打手,这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这期间,赵太妃的父亲赵浚致仕还京。他是个聪明人,一看情势不对,只在京城住了几天就带着赵老太君回了华阴老家。据说杨济偷偷把自己的两个小孙子混在赵家人中带回去了。
  赵浚进宫跟皇上辞行的时候,皇上赏赐了他千两黄金万两白银,还单独赏赐了赵老太君一大堆东西。我自己也送了老人几样礼物。算是对先皇太后的养母有了交代。
  他们走后,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要是到时候赵老太君还在杨府,惊了她老人家可就不好了。
  万事俱备,似乎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是什么呢?
  就是罪名啊。
  杨骏是朝廷一品大员,太傅,先皇钦点的辅政大臣,也就是所谓的托孤大臣。他同时又是小杨太后的父亲。
  这样贵不可言的身份,这样的权臣世族,一度统治了整个晋国,把皇帝都架空成了傀儡。要铲除,没有天大的理由是不行的。
  如果师出无名,即使成功灭掉了杨氏,最后也只会落得一个残害忠良的恶名。
  什么理由是天大的理由,无论什么人犯了都要格杀勿论的?
  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反!
  任你功高盖世,名重天下。只要一与谋反沾上边,再红彤彤的名字也立即抹得黑漆漆的,从功臣、忠臣双料榜的榜首跌落到臭烘烘的黑名单上。
  当然了,黑名单上的名字也还是有机会变红的:画一把大红叉。
  要把杨骏从红榜移到黑榜上去,其实也简单,找人告发他就成了。
  至于告发者嘛,现存的不就有两个?
  前禁军统领孟观和李肇啊。
  自从这两个家伙无端端地被杨骏从禁军统领的位置上赶下来,变成了洛阳下岗失业人员后,他们就成天结伴出入各大酒馆,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拍桌打椅,大骂杨骏。
  弄得酒馆老板心惊胆战,生怕惹祸上身,每次都送瘟神一样把他们俩送出来——温柔点的老板是送,粗暴点的,就挥动扫帚开赶了。
  你说他们俩做官被人赶,喝个酒也被人赶!那满腔的愤懑,冲天的怨气啊,直把这两人的眼睛整得跟兔子似的。
  当我派出去的人在洛阳大街上寻找他们的时候,路人遥指:您家沿着马路找,只要看见有人被人从酒馆里赶出来,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那不用问,肯定就是那两位大爷了。
70。 血染洛阳城
  元康元年,孟观、李肇向皇上告发杨骏谋反。
  告发密函送到勤政殿的时候,皇上正在御书房和齐王、汝南王他们议事。
  当听到杨骏要谋反弑君时,皇上呆呆地坐在龙椅上,半天没有吭声。
  汝南王趁机代皇上拟诏,罢免杨骏官职,宣布全城戒严。同时令楚王兵据四城,协助京城守卫守好城门。又令东安公司马繇率八百将士讨伐杨骏。
  当时杨骏的外甥段广还在宫中,他闻听此事后直闯御书房,力辩杨骏不会谋反,因为他没有谋反的动机。
  他的理由很独特:杨骏无子!一个连儿子都没有的人,他谋反干嘛?他要那个皇帝宝座将来留给谁?
  至于告密信中所说的,杨府中现在正积聚着很多大臣在密谋。段广辩称,他们只是在一起商量今年夏祭的事,根本不是在密谋造反。
  他说的这些嘛,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事关谋反,历朝历代,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百的。
  汝南王生怕皇上犹豫,当即一声令下,禁军一拥而上,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段广抓了起来。
  段广一面挣扎一面破口大骂,当然是骂汝南王和我,主要是骂我。据说,他还对皇上大喊,我是个扫帚星,魔煞星,将来一定会谋权篡位,皇上会沦为我的傀儡,大晋的江山也会断送在我的手里。
  最可笑的是,段广还力陈,他们都是为了皇上好,才把持朝政的。不然,一旦归政于皇上,大晋皇朝最后只会落得母鸡伺晨,成为千古笑柄。
  向我转述这些话的人一边说,一边不断地观察着我的脸色。
  我却越听越乐了:他们还以为这样做是在拯救皇上,殊不知,皇上正巴不得如此呢。他老早就说过他的人生理想了,那就是:我批阅奏章,他在一边玩蛐蛐。批完了,我们再在宫里某处幽会去。
  人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揣度别人,总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一定喜欢,比如权力。
  他们不知道,他们以得到为幸,皇上却以得到为累。
  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只可惜,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
  不过我关心的并不是那些人对我的评价,骂我损我,悉听尊便。我关心的只是,东安公司马繇已经去了那么久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呢?
  我在这里心急火燎,怎么别人都不着急的吗?这事若办砸了,让杨家反击成功,丢脑袋的不只我一个吧。
  我只得再次派人去打听,同时努力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
  在我的翘首盼望中,探消息的人终于回来了,才刚刚禀告了一句,我就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东安公司马繇领的人现在还在街上走?我没听错吧。
  难道他们不是去平叛,而是去逛街闲玩的?
  他上午辰时初刻奉命从宫中出发,现在已经快到巳时了。
  也就是说,他已经在街上逛了两个时辰了。
  而正常情况下,从皇宫大门步行到杨府,也只消一柱香的功夫。
  我问那人:“东安公他们是怎么走的?”
  能走出这样的速度,也是奇迹了。就是一边走一边数蚂蚁,这会儿也该数到杨府了吧。
  那人答:“东安公的队伍一路走走停停,沿途不断地派人打听杨府的消息。”
  “打听什么消息?”
  “就是杨府到底有多少人马准备迎战啊。”
  “打听的结果呢?”
  “杨府门前静悄悄的,什么人马都没有。”
  “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不快点走?”
  “他说越是这样越可怕,搞不好杨骏是在模仿诸葛亮的空城计。”
  我已经听得快要吐血了:“就算是吧,那他还怕什么呢?诸葛亮的空城计可是真正的空城。”
  “呃,大概是怕杨家假装没人,实际上里面埋伏了弓箭手、刀斧手……”
  真是个脓包,千真万确、地地道道的脓包!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人来办这么大的事啊。
  没奈何,我只得对那人说:“你现在马上坐车过去,告诉东安公,他要是还敢继续在街上数蚂蚁、磨洋工,我就有理由相信,他跟杨家其实是一伙的。”
  那人点头领命而去。
  直到三个时辰后,才又传来消息说,东安公的人马已经进入了杨府。
  后来我才知道,也难怪司马繇那么小心那么害怕的,当时的情况的确有点危险。
  那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在杨府,这些人都是杨氏一派的,生怕杨家一倒,他们也跟着玩完,故而纷纷建议反制。
  杨骏的主薄朱振提议,先起府中家丁火烧皇宫的云龙门,再拥立太子进据万春门。以东宫和禁军的力量,不难平息事变,反败为胜。
  更有甚者,建议杨骏下令,让刘豫集合禁军,直接闯宫,捉拿我和皇上,然后拥立太子登基。
  可惜杨骏实在太不中用了,他连曹魏时的曹爽还不如。事到临头,根本没有决断的魄力。
  面对群情汹涌,他竟然晕头转向地只说了一句:“云龙门乃魏明帝所建,气势宏伟,烧了多可惜啊,诸公可有他法?”
  众人一听,知道烂泥扶不上墙了,便四散逃命而走,留下他束手无策,在府内无头苍蝇一样乱走乱闯。
  当时禁军统领刘豫也带着军队在城中乱窜。他隐约听闻了杨家的事,可又没有得到准备消息,更没有得到杨骏的任何指令。
  正在慌乱之际,可巧遇上了他的亲密爱人裴危。
  他立即奔过去向裴危打听杨骏的下落,要裴危带他去救杨骏。
  裴危告诉他说:“还要你救什么,人家早就逃得没影了。”
  刘豫一听慌了神。因为他是杨骏一手提拔起来的,万一朝廷把他划归杨氏党羽,要治他的罪怎么办?
  他问裴危讨计,裴危就叫他去庭尉府投案,争取宽大处理。
  刘豫一向对裴危言听计从的,当下真的扔下禁军,自己跑到庭尉府投案自首去了。
  东安公司马繇听说刘豫投案了,这才放心大胆地攻进杨府,将躲在马厩中的杨骏搜了出来,一顿乱刀砍死。
  杨济以及杨氏亲信大臣几十人,也无一幸免。
  司马繇去的时候战战兢兢,等到完全控制杨府后,却又凶残毕露,刀下几乎不留活口。
  那些人后来完全杀红了眼,不仅杨家遭到了灭族之祸,其余杨氏亲信,尽被抄家灭族。
  一夜之间,洛阳城血流成河,五六千人身首异处。
  那夜,我通宵无眠。
  杀尽了对手后,我并没有胜利的快感,只觉得无限悲凉。
  身处在政治风云漩涡中的人,其实命运都一样,一会儿被推到顶端,一会儿又被冲入谷底。
  天堂与地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既然族灭了杨氏,就不能再留下小杨太后。否则,后患无穷。
  事变发生时,太后杨芷仓促间用帛绢写上“救太傅者有赏”六个字,用箭从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