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了时辰,祭拜仪式方开始,大厅内除了负责侍候的几名仆从外,便只有余下祖父殷天正,父亲殷野王,以及殷离三兄妹。
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然殷离的母亲是为正室,理应前来参拜的,可是这几年却皆是称病推脱不曾前来,父亲原是知道母亲的脾气也不勉强,幸而祖父也肯体贴不作追究。
不过,二娘她们却是想来参加也不能够的,按照祖例,每房的妾室不得参加祭祖,这便是身份地位的一种体现。
依此想来,每年祭祖时府中的二夫人又该是怎样的一副心情呢。若说她现在是殷府名副其实的女主人倒也不假,可是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有着妾室的身份局促着她,终是难以逾越。
整个祭祖的程序颇为繁复,祖孙几人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待结束时已过了午饭的时间,因而也未在安排重新安排饭食,只各自随意吃了些,就暂且回房休息了,因着除夕夜的晚饭方是这日重头戏。
晚饭时分,二娘带着三娘和四娘也来到了前厅,先战兢兢的拜见了祖父,方才入了席。这团圆饭上的菜肴丰盛自是不必多说,而在桌上还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众人笑语连连,更是一派的和睦。殷离更是被祖父安排在了身边,祖孙二人不时的对答上几句,不难看出这鹰王对自个的孙女越发的看中了起来。见此情景,三夫人、四夫人大有推波助澜之势,不断地夸奖着殷离的好处。
二夫人倒是也沉得住气,仍是一副温和神情,只是待着自己的一双儿子更加无微不至。表面上依旧是一家人的欢喜景象,可暗地下单着三位夫人就不知已斗了几番回合。自始至终殷离便只专心享受美食,每道菜都细细品尝,再有便是和祖父闲聊上几句,哄着老人开心,尽些做孙女的心意。
吃罢团圆饭,晚上是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这时,众人已进到了内厅,自有丫鬟送上来茶水和各色的茶果糕点,果脯蜜饯。
吃了盏茶后,又有丫鬟们又送来了三个蒲团,放在当中。在众人的张罗下,殷离随着殷文、殷武两兄弟一同跪下给祖父、父亲拜年。
三个小孩子口中说着吉利话,便取过了红包,脸上也都添上了浓浓的喜色,得红包应是孩童们在节日里最期盼的事情了。
然而,殷离的脸上虽是笑意盈盈,心下却着实的挂记着母亲,急着想要回去傲梅苑。待到爆竹声响,殷离便请命告退了,一路小跑着回了傲梅苑,在门口喘歇了一阵子方才进了屋。
掀开厚厚的门帘,一股热气便扑面而来,殷离不禁搔了搔有些发痒的鼻子。而那娇憨的模样,自是逗笑了正坐在床上闲聊的母亲和芙姨。
“娘亲、芙姨过年好!”殷离则是一边跑上床,一边脆生生的喊道,然后便依偎到了母亲的怀里。
见状母亲和芙姨均是带着浓浓的笑意,这时,芙姨先掏出来一个物件,细细看来是个富贵长命结,却是要比素日的大出三四倍。
原来此结是以若干铜钱为链,再以什锦彩线细细的绑好,打了结做好的花样。这份压岁钱可真是做足了功夫的,这样的活计原就十分的费工夫,寓意更是吉祥,在新年有乞岁之意。殷离拿在手里不禁甚为欢喜,心怀感激。
殷离方收好了那富贵长命结,母亲又递过了一枚玉佩给她,道:“阿离,这是娘的母亲、你的外婆留下来的,娘今日便将它传给你,切要好生的保管。”
接过了玉佩,不知缘何殷离竟是感到了一丝悲凉之感。就在这时传来了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然后便溢出一阵浓烈的香气,随即也化去了心中的不详之感。
“是栗子?!”吸了吸鼻子,殷离不禁惊喜道。
“你这小馋猫,鼻子可真灵。”芙姨笑着下了炕,便进到里屋的炉子中取来了刚爆好的栗子,满屋子尽是香香甜甜的味道。
达旦不寐,围炉团座,三人一边包着栗子,一边闲聊,而包好的栗子则自大多进了殷离之口。这一夜,母亲的精神也极好,直到天色蒙亮之际,三人方才睡去。
正月初一,清晨起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只睡了一个多时辰殷离便又重新梳洗打扮。这一日早上要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殷离只去了福禄寿三位老师及朱老师那里,行了师生之礼,拜过了年,当然也是得了他们的压岁钱。
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整个正月忙忙碌碌的,时间过得极快,再过了元霄,这年就算是过完了。
而今日便是上元灯节,殷离也不禁琢磨起出府赏灯的事来,此事一生了念头,便再也压制不出想要出府的**了。
自打出生之后,殷离便生活在这府中的方寸之地,府外的世界,是她幻想过无数次的,虽然她知道外面的街道、商铺、小桥,定是都与她想象的一般,可是,却仍是想要亲眼的去瞧上一瞧,而且今日夜间大街上定会分外的热闹。
第一卷:庄生晓梦 第八回
每年的上元灯节,城内都会十分的热闹,家家户户的女儿家都会备好灯笼,到河畔放灯祈福,然后再逛逛街上的灯会。
到那时大街上自是人山人海,猜灯谜、对对子、买些小玩意儿,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可说是络绎不绝,让人眼花缭乱。
平日里,女子们都是不轻易出门的,特别是大家的千金,都是养在深闺的。每年里也就那么几个日子可以出门的,也无非是上香祈福,今日这样的盛会可算得上是难得的机会了。
所以,桥头巷尾都满是攒动的人头,更是不乏大家小姐,或是小户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都齐齐出门来观看花灯。而有了佳人自是少不得才子的,所以想要借此盛会一饱眼福的男子们更是数不胜数,上至达官贵人,才子书生,下至贩夫走卒,都已涌至了街头。
华灯初上之时,就在这江南渔米之乡,最是繁华富贵之地,河岸两旁由数千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万众围观。
此时,河面上亦有船队缓缓行驶,数十艘成串,高挂彩灯,水面霞光回旋,光射彩掩。闪烁的灯光随波逐流,变成闪光星带,灯火点点,闪烁荡漾,犹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珍珠。两岸灯彩照耀川陆,竟是形成一幅比仙境神界还要绮丽壮观的灯景。
今夜大街小巷更是集结数方表演的队伍,表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
此时,在人群之中恰有一名小女孩兴奋的东张西望,其生得是粉雕玉琢,身着一身喜气的红色,可在这人海中却也并不十分的引人注意了。
而这女孩自然便是殷离,吃罢晚饭她便悄悄央了祖父答应其出府赏灯,于是,在福禄寿三位师傅的保护下出了府,更是没有忘记带上朱老师,这猜灯谜自是文人的强项。
这一行四人便是混迹在了人群之中,殷离自是乐得到处张望,就算单单是在这街上走上几遭她也会乐得合不拢嘴的,何况是这等热闹景象。
他们先是去猜了灯谜,自是在朱老师出马后,便连猜连中,直把那摊子的老板吓得冷汗直流,最后殷离只是挑了一只兔子花灯和一柄扇子离开,那老板见状自是连连道谢。
就这样随处走走、逛逛,又在感兴趣摊子前停留下一阵子,不过很快便感觉饿了,今日又正是吃汤圆的节日,所幸一行人便寻了一家汤圆摊子进去。
此时的心情欣然,殷离吃起汤圆来也觉得分外的香甜,那一粒粒汤圆看起来也顿觉圆润可爱。摊子虽然不大,可是选择的口味却是很多,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馅,殷离各要了一个,每种口味都十分的可口,连那外皮吃起来也是甜甜糯糯的。
殷离一边吃着汤圆,一边看着周遭的人群景致,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刻也没有改变过。时间有些晚了,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少了一些,却仍是一派热闹景象。
“芷若!你慢点儿!”
不过在嘈杂的人声中,殷离还是听到了这道男声,不禁循声望去,脸上的神情也转为震惊。望去时,被称作芷若的女孩也正回过头来,约莫十岁左右的年纪,衣衫虽有些敝旧,却是十分的整洁。
“爹,娘。”
这时,那女孩的父母已跟了上来,父亲便是刚刚开口那人。端详起来男子长相忠厚质朴,女子却是清丽不可方物。
他们竟是也进了这家摊子里,便坐在了殷离的隔壁。点了两碗汤圆后,男子只是看着她们母女俩吃汤圆,自己只是带着满足的笑容。这时,女子则是将自己吃到一半的汤圆推到了丈夫面前,互相推让着让对方吃,然后相视一笑,竟是生出无限的温馨。
一时间,殷离望着那幸福的一家三口竟是看得出了神,却是突闻一阵马蹄声响,顿时间街上乱作一团。还未待殷离反应过来福伯已率先将其护在了怀中,可是在拥挤的人潮中纵使你武艺高强也难以施展,不得从容脱身。
嘶吼声、叫喊声、呼救声,顿时乱作了一团,有人被推倒了,有人被马蹄踹到了,总之节日的欢乐气氛在这一刻便颓然消散了。
人流涌动,殷离等人已是渐渐远离了刚刚的那座汤圆摊子,好不容方行至一处巷尾得以喘歇片刻。原来刚刚是有一骑蒙古骑兵闯入街道,蛮横纵马,毫无顾忌街上的行人安全,踩踏拥挤致伤之人必不在少数。
而那些蒙古兵似是丝毫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又或者说是不把汉人的命放在眼中。
殷离的心中思绪顿起,一方面她清楚的明白无论汉人、蒙古人,抑或是日后会成为统治者的满人,各族生而平等,皆为华夏子孙,能者居上位本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在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蒙古人统治之残暴,镇压残害汉人之暴虐,又对其有着真实的反抗情绪。
“小妹妹,你别害怕,那些蒙古鞑子已经走远了。”
这时,殷离耳边响起一阵细语,语音娇柔,让人不觉得心中一软。再抬眼望去正是刚刚在汤圆摊子前遇到过的女孩,周芷若,只见她此时正带着淡淡安抚的微笑,奇异的带着一种令人如沐清风的温馨感触。
殷离望着那双善解人意的眸子,霎时便感觉自己理解了张无忌为何会一直记得在汉水河畔
对他有喂饭之恩的小女孩,那样的眼神足以抚慰人心。
此时的周芷若虽年纪尚幼,却已是容颜秀丽,眼如秋水,举止轻盈,无一不是个绝色美女的风范,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胎子。
稍稍一顿,殷离自知周芷若误会了自己方才发愣的缘由,不过却是一番的好意,不禁也扬起了笑容,说道:“谢谢姐姐。”
年纪相仿的女孩子本就容易沟通,特别是殷离还是有意攀谈,交谈片刻后,殷离便知晓周芷若的父亲是汉水一名操舟的船夫,母亲薛氏,本是襄阳人氏,当年襄阳城破之后逃难南下,沦落无依,方嫁于了她的父亲,此番路过此地便是欲回祖籍祭祖的。
那一晚,周芷若还跟殷离讲了她生活的地方——汉江,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沿江而下,皆是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美丽。殷离看得出他们一家子的生活或许有些清苦,可是却是幸福的,亦是美满的。
如今想来,周芷若本是船家贫女,但她的相貌便如同其名字一般秀若芝兰。其实汉水畔的渔家女孩,本不该拥有如此好听、灵秀的名字,更不该拥有这样清秀绝美的容颜,可是上天却阴错阳差的将这一切给了她。
殷离却是知道的,此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渔家女,她未来的命运却将是波澜壮阔的,她还会成为一派的掌门。
“我青青的年少,都藏在那叶扁舟,河水温柔,河水温柔,枕着荷叶,有金鱼在梦里游。初春的季节,沿途柳绿花红,河中舟帆片片。”
这是周芷若临行前教给殷离的儿歌,她轻轻哼唱着,梨涡浅现,眉目柔和,竟是引得殷离也发怔了起来,也第一次体会到了命运的齿轮依旧在不停地轮转着,周芷若出现了,其他的人将来也会一一出现到自己的生命中吗?
第一卷:庄生晓梦 第九回
一番混乱之后,天色已是不早,殷离也失了继续游玩之心,所幸便决定回府,结束了她这第一次的出府之旅。殷离只是静静的坐在马车上,也不言语,显然刚刚的一切让她产生了些应接不暇的恍惚。
休息片刻后,殷离的心境方恢复了几分清明,便掀开了车帘一角,抬头望去,如墨的夜色中月光盈盈,繁星点点。一阵清风拂过,便有一番豁然开朗之感。
然而,她此时尚不知晓府中还有一场暗涌在等待着她。
回到府中,殷离却是警觉到周遭气氛的些微不同,原本节日的喜庆氛围似乎已被染上了一丝的焦急和惶恐,家中的随从仆役虽是照旧的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是都似带着十二万分的小心。
殷离虽然心中疑惑,却仍是径直回到了傲梅苑,先是去到了母亲的房间,她今天的精神看起来很好,此时正倚靠在贵妃椅上看书,身下已铺了厚厚的软被,怀侧里也备着暖炉。
母亲的眼神专注,面容平和,见此情景殷离也没有上前打扰,只是默默的守在了门边,感受着屋内融融的暖意,阵阵悠远的兰香,侧耳倾听着书页翻动的声响,以及混合于其中清浅的呼吸声。
也不知自己站在那里多久时间,殷离的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安宁。最后还是母亲发现了她,又腻到了母亲怀里许久,才请安回房睡下。
转日的清晨,殷离才知道昨夜是她的两位兄长病了,而且此时还没有苏醒过来,这也就难怪府中的气氛会如此凝重了。
而原本朱老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