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好,咱大嫂刚坐完月子,她就让咱大嫂替她干活,俺就不明白了,人家这脸皮是咋长的哩,真真比别人厚了一尺”
“说甚胡话哩,在怎么着她也是咱二嫂”随和的于娟轻声细语的清斥于兰,但在她心里很认同于兰的话。
于兰不以为然的道:“啥二嫂,你看她有个当嫂子的样吗?也就是咱。。。。”话还没有说完。
在一边坐着帮于娟分线的迎春突然接过话茬,语气平平的说道:“欠揍”
“啥?”于兰没有反应过来,傻傻的问迎春道。
“姓孙的欠揍”迎春皱眉简短的回道,像是不耐烦介解释似的。
“咯咯咯”婴儿纯真清脆的笑声响彻满屋,如天籁之音,让人听了心生欢喜。
4岁的腊梅跑到门口叫道:“娘,娘,您快来啊”
“咋的啦?咋的啦?”何氏扔下铁锹跑了过来。
“俺小妹会笑了,笑的声音可响了,娘您快进来看看吧”腊梅欢快的拉着何氏的衣角向屋里拽。原来是来福听到迎春的话,不受控制的被逗的咯咯咯的笑了。
何氏笑着低头点了腊梅的额头一下,宠爱的说道:“瞧把你高兴的,妹妹不是早就会笑了吗?”她脚步轻快的向屋里走去,干了这半天的活,她还真有点想那俩孩子了。
何氏在门口听到孩子的笑声,心里柔软了一片,心里对孙氏的不快,立马消失了,她快步的进了屋,把笑不停的来福抱在怀里,惊喜的亲了又亲。虽然何氏已经有了4个女儿,可对于这俩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就像爱不够似的,真是当眼珠子一眼疼。
“大嫂,俺侄子怎得光笑不出声呀?”于兰和于娟、冬桃姊妹几个逗了小柱子一会子,小柱子都笑不出声,她几个人都很失望。
何氏抱着来福,看着躺在包被里的儿子,笑着温和的说道:“过两天,小柱子也会笑出声的”听到孙氏在外面喊着该做饭了。何氏顾不得再看两个孩子,交代了于娟看顾着好几个孩子,就赶紧出去了。
何氏走到厨房里一看,孙氏坐在灶台前正烧着水,要炒的菜却没有洗好,习惯了她的做派的何氏,也不予计较,赶紧利索的切了自家种的白菜,洗完倒在了锅里加了点水,,又往菜里放了两勺盐,加了点自家制的黑漆漆的大酱,油却是一丁点的都没放,麻利的点着火煮着菜,让孙氏看着点火,她又和面打算帖几个苞谷糁饼子,给家里下地干活回来的让吃。
烧着水嘴却闲不住的孙氏,听到来福会笑了,一如既往的像是看不得何氏好似的的,一会说谁家的孩子怎么聪明,谁谁家的孩子怎么乖巧,绕一大弯子,也无非就是说谁家的孩子都比来福好。
知道和她这样的人计较是多余的何氏,装作没有听出孙氏话来的意思,不接话茬只是闷头做饭。孙氏嘟噜的了一会,看到何氏不揉她的茬,撇撇嘴自觉没意思,便也不再说了。
晌午,从地里干活的人回来,洗手蹲在院子里歇着,何氏边和他们说着来福会笑的事,边在院子里摆了两个桌子,盛了菜舀了她做的玉米面糊糊,端来贴饼子,让家人吃饭。农村人平时自家人在家里吃饭,没有什么讲究,除了冬天一般都在院子里吃饭,于家人还是好的,能有两张桌子,那有的人家,直接端着碗在院子里或蹲活坐甚至于站在吃饭。
何氏摆完了饭,听他们说了一会地里还有甚活没干,她就去东屋给俩个孩子喂奶,让冬桃姊妹4个去吃饭了,顺便又把正在逗来福笑的于海,也撵出去吃饭。
吃饭时,于佟氏这一桌比老于头和他几个儿子坐的那一桌,热闹多了,于佟氏说完“吃饭”还没等拿起筷子,孙氏的女儿红梅用手直接抓了菜就向嘴里塞。孙氏嘴里塞的满满的菜,口齿不清的边说她自己的女儿“没见过东西啊,快坐下吃”边快速的挥动着筷子夹菜吃,菜汁滴答的到处都是。
于佟氏黑着脸,看着没出息的孙氏娘俩,咬咬牙把到了嘴边呵斥的话咽了下去,只是催促着冬桃姊妹4个,快点吃完看着弟弟妹妹让她们的娘何氏来吃饭。于兰照例被孙氏娘俩不顾人的吃相,气的躲到老于头他们那桌上吃饭。
吃过饭,老于头扛着锄头又领着4个儿子去地里种大豆了。刚下过一场雨,地里湿度刚刚好,正是点豆子的好时候,老于头想紧着干完,再锄锄麦子地的草。于佟氏没有再跟着去地里干活,她去了村西头卖肉的四牛家,打算买条子肉,明天是她大儿媳何氏的娘家来搬月子的日子,好让何氏带着走娘家。
。。。。。。。。。。。。。。。。。。。。。。。。。。。。。。。。。。。。。。。。。。。。。。。。。。。。。。。。。。。。。。。。。。。。。。。。。。。。。。。。。。。。
。。。。。。。。。。。。。。。。。。。。。。。。。。。。。。。。。。。。。。。。。。。。。
作者有话说:今日一更奉上,求收藏!求推荐票,啥都求……
正文 第十二章 搬月子 (二)
第二天,老于家刚吃完早上饭,何氏的的大弟何其远夫妻俩赶了马车来搬月子了。
冬桃就高兴的带着几个欢快的、叫嚷着“去姥娘家喽”的妹妹们,去换了只有走亲戚时才穿的花衣裳,姐妹几个喜滋滋的提着一条子猪肉,一方豆腐还有几包点心糖块等,于佟氏昨个就预备了让何氏走娘家时带的礼物,坐上了马车。何氏昨个已经和于佟氏打了招呼,说她这次打算领冬桃她们姊妹4个都去走姥娘家,于佟氏看着地里也没甚活就应了,可是把几个孩子乐坏了,尤其是冬桃她为了在家里帮着干活都两年没有去姥娘家了。
不一会,何氏抱着来福,何其远的媳妇吴氏抱着小柱子,于佟氏和顾氏提着衣裳和俩孩子用的尿布、小衣服等平时惯用的东西,从东屋里走了出来。在院子里没有跟老于头下地干活的于海,赶紧把他一大早就去大娘家折的桃枝,递给了何氏和何其远的媳妇,让她们放到俩孩子身边,预防孩子们在路上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吓着。
大家在院子里又唠了一会话,何氏她们都上了马车,于佟氏带着于海和俩闺女、儿媳妇,一直把何氏她们送出了村口,看着马车没影了,才依依不舍的带着,哭闹着要跟着冬桃她们也去何氏娘家的红梅,对红梅骂骂咧咧的孙氏等回到了家。
于海没有进家门,他给于佟氏说了一声,就去地里帮老于头他们锄草去了,昨个老于头他们已经把一亩多地的豆子点完了,今天是去麦地里锄草。于海并没有扛锄头,因为麦子都快到膝盖那么高了,只有长在地垅上的草可以用锄头,耪掉它,和麦子长在一起的草,却只能用手拔。
于佟氏站在院子里,看了看东屋,何氏娘几个一走,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不得劲,就想找点活干,正好猪圈里的猪粪该起了。“今个咱们把猪粪清清,别甚活都等着男人们干了。”
顾氏低声的应着去拿铁锹,于娟和于兰也不去屋里做针线活了,拿着大竹篮子去后院装麦秆,准备猪粪清出来,把麦秆倒进去在沤粪,以前还没有化肥之类的,庄稼人只能用粪便给地里的庄稼上力量。
于佟氏才要进屋换换鞋,却看到一直没吭声的孙氏,拽着还在屈嗤着哭的红梅向外走,“老二家的,你这是要干啥去?”
孙氏头也不回的,边向外走着,边调调着嗓子说:“俺要没娘家可走,还能干甚去,俺纳鞋底的麻线用完了,去二婶娘家要点去”孙氏娘家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家里的几个哥哥嫂嫂,性子也和孙氏一样自私,嫌孙氏夫家穷跟着占不了什么光,几年前就断了来往。
于佟氏听到孙氏去老于头的二弟老倔头家,脸立马就黑了,没好气的说:“家了没有麻杆啊,不会自己搓几根麻线用,非得舍了脸上人家讨要”老倔头是村里人给他起的外号,其人如名字一样,是个不同事理倔强的老头,他的媳妇李氏也是个不讲情面的人,和于佟氏那就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几年前两家因为种地的事,吵了一架,就负气谁也不进对方的门。偏偏李氏入了孙氏的眼,她有事没事就去老倔头家,找李氏唠家常。于佟氏为此不知道生了多少次气,可人家孙氏照去不误。
孙氏撇嘴嘟囔了句:“你想舍那脸,人家还不见得给你哩”然后提高声音说道:“俺不去二婶娘家,去原生家要点菜籽子行了吧”说完也不等于佟氏同意,扯着红梅转眼就消失在门外。
于佟氏气了个倒仰,于兰在一边看到,幸灾乐祸的说:“娘,您看这就是您给俺二哥找的好媳妇?哼,整天就知道偷奸耍滑,看着俺大嫂回娘家,害怕多干活,出去躲清闲嚼舌头去了”
“哼”于佟氏哼了一声,对着门口吐了一口,狠狠的道:“要不是看她怀着俺老于家的孙子,俺今个非得和她掰扯掰扯”
“扑哧”一声,于兰听到于佟氏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娘,您有那和她掰扯的功夫,还不如歇着哩,和她讲理,嘿嘿,您忘了上次和她吵完,您气的吃不下饭,人家连吃三大碗的时候了”
于佟氏听于兰说完,想起给老二家的吵架的事,两肋就疼,顿时没有了干活的心劲,“行了,你别跟在儿气俺了,今个不干了,你姐妹俩回屋做针线活去吧”
“娘,您进屋歇歇去吧,活也不多,俺和小妹三嫂干就行了”看到于佟氏脸色不愉,于娟说完话,瞪了于兰一眼,暗怪她提那些着糟心的事,让于佟氏生气。于兰冲于娟吐了吐舌头,知道她自己惹了事,就乖巧的站在一边不吭声了。
于佟氏看了看时辰“算了,就那点活,明个再干吧,你爹他们干活也快回来了,俺得赶紧的做饭了”随后喊正在清猪粪的三儿媳妇放下铁锹帮她做饭。又对俩个女儿说道:“娟儿,趁现在还没收麦子,家里也不忙,你赶紧的把手里接的针线活做完,赶明儿我让你刘大娘拿去镇上换钱,给你买身好看点的衣裳,你也不小了,该给你找婆家了,整天着穿这件补丁的衣裳,不好说个好婆家哩。兰儿你也不小了,先帮着你大姐做点针线活”
“娘,您说甚哩”一听到找婆家,于娟就脸带羞涩的,拽着偷笑的于兰跑进了她们的屋里。
于佟氏看着脸红的于娟和于兰进了屋,想着闺女大了,出嫁又得是一笔花销,叹了口气,从院子里的晾衣杆上拽下围裙,系在身上走到厨房里,又开始了擦灶台,刷过做饭的活。
而我们的来福现在正窝在何氏的臂弯里,呼吸着没有污染的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耳朵听着小鸟叽叽喳喳的清脆叫声,正心生感慨呢。
何家屯离于家堡有二十多里地,走着去得半天的功夫,就是坐马车快点也得小半天。更何况何氏的大弟何其远,怕马车垫着几个孩子,把马车赶的很慢。他们这一会也就是赶了一半的路,幸亏何其远细心,在马车上支了一个临时遮阳的小棚子,只要不然被有点毒的太阳晒着,孩子们别想有那么高兴,坐在马车上看着两边田地里都是忙春耕种地的庄稼人,唧唧喳喳的说着乐着。
何氏和吴氏抱着俩孩子,也高兴的说着话,路上过沟、河、桥之类的,何氏也不忘扔点红纸钱,给孩子讨个吉利。他们就这样一路行走,一路的说着话。只是在说的何氏的大姐刘何氏,为什么还在何家屯住着的时候,何其远夫妻俩欲言又止。让何氏提气了心。
。。。。。。。。。。。。。。。。。。。。。。。。。。。。。。。。。。。。。。。。。。。。。。。。。。。。。。。。。。。。。。。。。。。。。。。。。。。。。。。。。。。。。
。。。。。。。。。。。。。。。。。。。。。。。。。。。。。。。。。。。。。。。。。。。。。。。。。。。。。。。。。。。。。。。。。。。。。。。。。。。。。。。。。。。。。
作者有话说:看在俺如此勤奋、辛苦、可怜的份上,大家把收藏和票票贡献出来吧,嗷呜……
正文 第十三章 搬月子 (三)
何其远赶着马车又行了一顿饭的功夫才进来何家屯,半盏茶的功夫马车停了下来。
“姥爷姥娘,俺来了”马车还没停稳荷花就欢快的跳下了马车,边叫着边往姥娘家的院子里跑去,“三姐,等等俺”4岁的腊梅被冬桃抱下了马车,迫不及待的迈着小短腿追着荷花跑了进去。
紧接着从来福的姥娘家里,呼啦啦的跑出来一大群人,来福的姥爷和姥娘走在最前头,一见到何氏她们,来福的姥娘姜何氏就笑着埋怨道:“咋这前才到,俺都等了一晌午了”接着把何氏怀里的孩子抱了过来,看着孩子粉嫩嫩的小脸,姜何氏爱怜的亲了一口“哎呦,姥娘的宝贝外孙哩,可是把老娘给想坏了”来福满脸黑线,这错是也太离谱了吧,心里狂喊:俺是女的。
“呵呵,娘,您弄错了,您的宝贝外孙俺抱着哩”被冬桃扶下来的吴氏乐了,这精明的老太太也有弄错的时候,真是少见,呵呵,愉悦的吴氏抱着小柱子狠亲了一口。把熟睡的小柱子惹醒了“哇哇”的哭了起来,发泄着被人吵醒的不满。纠结的来福心里一阵羡慕,“唉”要是她自己也能像小柱子似的,是无忌惮的大哭该有多好啊!每次都被人弄错性别,真郁闷!“哎呀,孩子看样是饿了,赶紧的家去吧,可别饿着了俺的宝贝外孙女”有点不好意思的姜
何氏乘机改了口把外孙变成了外孙女,抱着孩子进去了。来福更窝火了:要不是俺哭得,咋说是俺饿了。遮掩的找的借口真烂。突然来福心里悲催的想到一个不好的问题:自己重生来到这里,不会是小柱子犯点错事就为他顶缸的吧。
屋里站了满满的人,老何头的一家还有一大早就来到老何头家等着看俩孩子的,龙凤胎很少见,他们都有点稀奇。大人抱着长的一模一样的俩孩子,稀罕的说着吉祥话,小孩子围着大人转圈,吵吵闹闹的嘻打追逐着乱跑。热闹的像赶集似的,吵的来福紧锁着眉。小柱子更是被杂乱的声音吓的哭了起来。
一刻钟,被人像瞧稀有动物似的,轮换着抱来抱去的来福和小柱子,该喂奶的借口。把俩个孩子抱到了里屋,堂屋里的客人有姜何氏的三个儿媳妇招呼着。
“梅儿,你怎么在这里坐着?”何氏的三弟何其祥,看着两手托腮坐在大门口一脸不高兴的腊梅,摸了摸她的头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