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小店前几天刚从岭南进了一批货,式样新颖,而且不贵。”伙计说道。
“谁问你贵不贵了?”紫鹃瞪了那伙计一眼,觉得对方有些小瞧人的意思。
“打我这张贫嘴!”
伙计甚是乖巧,抬手在自己脸上轻轻搧了一下,连连哈腰:“小姐明鉴,小的不是这意思。”
“什么小姐、小的,一塌糊涂,你就说货在哪儿就行了。”紫鹃不耐烦地说道。
“货就在那儿,我领二位过去。”伙计很是有些心火上升,却不敢跟客人计较,否则这碗饭他就别吃了。
“不劳驾你了,我们自己过去。”
紫鹃向小婉眨了眨眼睛,二人扔下郁闷不已的伙计向那柜台走去。
等距离那伙计有一段距离之后,小婉笑道:“紫鹃,那伙计得罪你了?”
紫鹃低声道:“小姐,您不知道,上次我和夫人来时,也是这个伙计,狗皮膏药似的跟在旁边,说个没完没了,烦死了!”
小婉哑然失笑。
二人顺路也看了一下其它的商品,多是些饰物或挂件,所谓‘奇珍’,也就是一些各地的土特产和工艺品。
在一个单独的柜台前,两个人见到了那个伙计口中的‘新货’,一颗颗由红豆镶嵌成的首饰和器物。
“咦,这是什么?好漂亮!”紫鹃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植物,轻咦一声,拈起一支嵌有红豆的发簪细细端详。
第一卷 乱世 第六十三节 路上
第六十三节 路上
到了出发的那一天,大清早就有一队军士护着两辆马车来到张氏糖坊前停下,一名军士上前叩门……院子里,张家人早已经准备好了,小婉也没有多带行李,除了一些换洗的衣服,就是一些散碎的银子。本来她不想多带,可张杨氏非说‘穷家富路’,硬是往她包里塞了二百两银子,而且还包了一大包的水果糖和家里卤制的肉食及她前两天做的一些点心。
“娘,这些就留给阿陵他们吃吧。”小婉觉得太婆妈了,好歹她去照顾的是一位公主,难道还能饿着她不成。
“这东西到底是个稀罕,就算你不吃,也可以用来笼络别人。”张杨氏低声指点。
“是,娘。”小婉点点头。
这是,外面响起了叩门声,张忠跑过去开门,不一会儿便领进来一名军士,“夫人,小姐,裴夫人已经亲自来接了。”
“哎哟,那怎么敢当。”张杨氏和小婉对视一眼,连忙带着众人迎出去。
“哎呀,姐姐,我正要进去,你们怎么倒出来了。”刚走到前面,裴夫人已经带着几名丫环婆子迎面过来,双方少不得客气一番,裴夫人招手叫过来一个眉清目秀、身材高挑的丫环,“紫鹃,过来见过夏小姐。”
“奴婢紫鹃见过夏小姐!”紫娟来到小婉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紫鹃,小婉是我的义女,从今天起,你就要好生伺候她,如果有了差池,小心家法侍候!”裴夫人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这叫什么事啊!
小婉苦笑,自己到底是去照顾人的还是去享受的,竟然还要带一个丫环去,成什么样子?
“义母,这就不必了……”她正要拒绝,却被裴夫人摇手制止。
“小婉,你母亲应该告诉你是什么人了吧?”裴夫人问道。
小婉点点头。
“她有个习惯,身边就带着她训练的那些女兵侍候,家里赏下的那些丫头婆子一概不用,那些女兵舞刀弄剑还算可以,哪会侍候人?就你还是我好不容易劝通的,如果就让你这么去,我还担心我女儿受苦呢。”
“谢谢义母!”小婉连忙道谢。
“夫人,时间不早,该出发了。”一名小军官在旁边提醒道。
“姐姐,那我们就走了,你放心,小婉不会受欺负的。”裴夫人对张杨氏说道。
“娘,小婉告辞了!”
小婉拜别张杨氏,在紫鹃地扶持下踩着那垫脚的板凳钻进了车厢,等紫鹃也跟上去后,车夫将板凳收好,跟在裴夫人的马车后面,向城门方向驰去,程知节的大队人马就在城门的地方等着她们会合。
小婉一上车,她就从车窗里伸出头和胳膊,使劲儿地挥着,直到马车驶出路口转了个弯,再也看不到了为止。
马车直奔城门,到达那里的时候,程知节已经带着卫士们等在那里,山阳县的大小官员们也都在那里候着,小婉就认识一个王县丞,她在送行的人群里找了一圈,最后在几个衙役身后看到了孟师爷——正在那儿捻着胡子跟旁边的一名衙役说话呢。
裴夫人和小婉没下车,两辆马车一到,就立即编入队伍,那些军士也回到队伍里,然后车队就中一片欢送声中向城外驰去……山阳县,再见!
可能是因为陌生的缘故,小婉和紫鹃从上车的时候就一言不发,车厢里安安静静的,小婉有意想打破这股沉闷的气氛,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背上突然感觉一震,车厢开始轻微地晃动起来,外面传来车夫的吆喝声、马嘶声、说话声和车轮声,速度倏然加快。小婉微微侧过身,撩开她身后的窗帘看向外面,只看到那些军士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那些战马啪啪地踩着小碎步,看起来十分的威武。
从山阳县到长安城要走二十来天,将近一个月,小婉不敢想象这段时间她要如何打发,而她在昨天夜里和张杨氏说话的时候,张杨氏还安慰她说‘幸好长安离山阳并不远’……晕!
不过,仔细一想,这说得也并非没有道理,考虑到交通工具的原因,这半个多月的路程,还真的不算远。
渐渐的,她有些习惯了马车的颠簸,看看紫鹃紧闭双眼的模样,她只好将包袱往车厢的角落里扬,然后将包袱当作枕头,枕着睡了一觉——昨天晚上又是准备又是谈话的,连饭都没有吃好,更别说睡觉了。
一觉醒来,精气神都恢复了不少,她坐起来看看紫鹃……竟然还闭着眼,只是脸色却白得吓人,眉头紧锁,脸也皱成了一张苦瓜脸,一手压在胃上一手捂着嘴,似乎都在强自忍受着什么。
小婉有些恍然,试探着问道:“紫鹃,你不会是晕车吧?”
“嗯。”紫鹃微微睁开眼睛,鼻子里发出一声鼻音。
小婉觉得好笑,她前世见过有晕车、晕飞机、晕船的,这晕马车……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过,幸好紫鹃还没有呕吐,要不可就热闹了。
晕车药……她手上没有,但缓解晕车的方法却还知道几个,她从包裹里取出一块糖递给紫鹃,“试试看。”
“这是什么?”紫鹃有些迟疑。
“这是糖。”小婉笑道:“我家开的是糖坊,这是最新制的水果糖,酸酸甜甜,味道不错。”她将糖纸剥开,递过去:“吃一块,看看有没有用。”
“谢谢小姐。”紫鹃接过来放入嘴中,“好甜啊!”
“你可以嚼着吃,我这里还有。”小婉又掏出一把糖,放在紫鹃手旁。
吃了两块糖,紫鹃的脸色好多了,一个劲儿地向小婉致谢。
“不用客气。”小婉笑道。
如果说男人之间用来维系加深感情的是酒,那么零食也毫无疑问是女孩子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之一,几颗糖,迅速拉近了两个互有防范的女孩的距离。
“紫鹃,你在程府当差多长时间了?”小婉问道。
“当差?小姐真会说笑,奴婢就是一个服侍人的,当什么差啊。”紫鹃屈指算了一下,道:“夫人还在瓦岗山上的时候,我就跟着夫人了,已经有六、七年了。”
“义母让你服侍我,你……愿意离开义母吗?”
“夫人待下人宽厚,反正不会让我们吃亏。”紫鹃说道。
小婉点点头,看那裴夫人的性子,虽然聪明,倒也并不是个爱算计人的,否则也难以和张杨氏处得来。
万事开头难,话一说开,就压不住闸,两个女孩便在车里唧唧喳喳说个不停,一个是好奇外面的世界,另一个则打听那些大户人家的规矩和趣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
车队在一片靠近林荫的地方停了下来,军士们从马上下来,解开鞍子,让马消消汗,然后喂些水、草,马车也是这样,不爱惜马力的话,再强壮的马儿也会被折腾死。
一名仆妇送了一盒子食物和两个水袋过来,道:“夫人说了,今天中午就在车上用餐,等晚上再去驿站休息。”说完便放下食盒和水走人。
食物是馒头和两个小菜,据紫鹃说,这是惯例,行军途中没时间弄吃的,都是这么将就的。
“当年夫人也跟着老爷行军打仗的时候,比这苦多了,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吃的就不错,哪还敢奢望有什么菜啊。”紫鹃大口吃着馒头,就着菜,感觉相当不错。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不管打仗也好,做别的事情也罢,目的是什么?那不就是为着生活好一些吗?”小婉反问道。临行前,那些卤菜都打成了一个个的小包,她取出了两个小包,和紫鹃一人一个。
“这是什么啊?”紫鹃问道。
“这是自家整制的卤肉,你尝一尝。”小婉说道。
卤肉?
紫鹃看了看,道:“这是猪头肉吧?”
“是啊。”小婉点点头。
确实是猪头肉,晶莹油亮的猪皮、二指宽的肥肉连着一小块红肉,薄薄地在盘子里铺了十几片。
“好油腻啊!”紫鹃皱了皱眉,虽然刚才说吃得苦,可享福也要分是什么福,女孩子在吃穿问题解决好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美容问题了,古今通病。
“吃吃看嘛,紫鹃,我带的可不多,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小婉笑嘻嘻地挟起了一筷子塞进嘴里嚼着,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惬意。
“真的那么好吃?”紫鹃犹豫着挟了一片薄如翼的猪头肉,晃晃悠悠地在筷尖上……是有些不一样,一般的猪头肉蒸熟之后,又粘又软又油腻,可筷子上的这片不同,切成这么薄的一片,依然有着如同新嫩一般的弹性,不沾不腻,品相十足。
轻轻地放入口中,咬得咯吱、咯吱直响,猪皮脆香、肥肉爽口,瘦肉郁香,哪里有丝毫的油腻……吃了一片又吃一片,嘴里还直念叨:“这真的是猪头肉吗?”……又下去一片。
“呵呵,慢点吃,我这还有。”小婉笑着说道,两个拿着个大馒头,吃得不亦乐乎……这也算是及时行乐,小婉带得并不多,最多是够三、四天吃的,再吃没有。
第一卷 乱世 第六十五节 长安
第六十五节 长安
车队距离长安城越来越近,别人不知道怎么样,小婉却是蛮紧张的,连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
说起来也好笑,小婉竟然想起了前世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夏令营时的场景,当时想到去北京天安门,去看人民大会堂,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那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去的,而现在,当她即将进入那座千年古都的时候,竟然也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紫鹃,长安城是什么样子的?”她转头问紫鹃。
“怎么说呢……人很多,建筑也很多,非常的繁华。”紫鹃也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虽然她也认识字,却是没读过什么书,形容词会的有限。
见小婉对自己的答案似有些不满,紫鹃忙道:“小姐,前面就可以看到京城的城墙了!”
“是吗?”小婉闻言又探出头去。
果然,巍峨壮观的城墙就在前方,看起来确实是有气势,不愧为千年的古都。
接近京城,路上的车马陡然增多,有出有入,虽然大唐定鼎长安为时不长,但长安已经是当时颇具规模的大教市,其吸纳量十分的惊人,虽然程知节的队伍已经打明了旗号,可先进的速度依然很慢,有些地方根本无路可让,程知节对此也没有办法,只好随着车流缓缓向前移动。
好不容易来到城门跟前,车队的速度缓慢下来,那是在和守城门的军士验看公文,虽然认识程知节的人不少,可这手续还是必须要履行的。
“好宽的街道!”小婉赞叹道。
长安最早修建还是在西汉建立之后,据说是丞相萧何奉旨筑城,直到汉惠地时才初具规模。从此以后,历代都在增修扩建,到了唐朝长安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不过,这座千年古都也算是饱经磨难,经历了不少的洗劫。
先是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曾经使得长安遭到损毁,后来东汉光武帝不得不把都城设在洛阳。东汉末年,董卓入长安又是一场浩劫,其后虽然经过修复,却已经不复西汉鼎盛之时。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大兴土木,扩建长安,面积是汉长安城的二点四倍,到了盛唐,长安已经成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性都市。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三部分松成。外郭城的平面是一个长方形,每面有三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也是长方形,这里就是皇宫所在了。皇城在宫城之南,那里是当时的朝廷中枢所在……
一边听着紫鹃的介绍,一边看着马车外面的景物,入眼繁华,是她重生到大唐之后所从未见过的,尤其是在长安,有许多身穿胡服的人在街道上行走,紫鹃在旁边指点着哪里突厥人,哪些是高丽人,还有哪些是吐蕃人,这些人的服饰倒是非常好认识,不至于看错。
车队又行了好一会儿,前面拐过一个街口,行人和车马渐疏,一见程知节的队伍,倒是纷纷的礼让,程知节少不得打声招呼,遇见那有内眷的,裴夫人也得在车上相互隔窗说两句,速度反倒更慢了。
“小姐,前面就是了。”紫鹃轻声说道。
小婉探头看去,只见前面相距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大的府邸,门口蹲着两头惟妙惟肖的汉白玉石狮,大门上左右各有一个口衔铜环的兽头,门上还钉着碗口大小的钉子,门口却站着数名身材如标枪般笔直的军士,大门下方有一匾,‘程府’两个大字赫然其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