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多谢两位指点。”女子说罢,径自往街上去了。
此时掌柜已称好各种草药,公孙岚付毕银两,与包纨两个取了药,忙忙地回去交予公孙策不提。
未到午时,包纨与公孙岚两个将风炉搬到了外院的阴凉处,一个扇风、一个生火,学起了那熬汤药的本事。正在那水咕嘟咕嘟地快要滚开时,只见赵虎一路小跑地过来。包纨连忙喊住他:“赵叔叔,可是三叔回来了?”
赵虎站住了说道:“你俩不知,今日包大人下朝之时,碰着了拦轿鸣冤的人。”
“哦?”包纨与公孙岚一起站起来,饶有兴致地望着赵虎,催说,“赵叔叔,快些说与我们听。”
赵虎在四大门柱里年龄最小,平时最爱与包纨和公孙岚二人玩耍,听她一问,便竹筒倒豆子地将那事给说了个明白。
原来这拦轿鸣冤之事,在开封已经不算新鲜。特别是包大人的轿子,更是一众拦轿申冤者的上上之选。
刚在包拯下朝回府的路上,忽然有人冲出来往轿前一跪,便阻挡了包拯等人的队伍。在前开路的衙役将剑一拦,喝道:“何人冲撞包大人的轿子?”
那拦轿的竟是个年轻的女子,看装束不像是城内之人。她一身粗布衣裳,头缠布巾,此时正跪在地上,以头叩地,喊道:“青天包大人在上,民女有冤情要申。”
轿子的门帘被掀起,包拯问:“你可有状纸?”
女子答道:“并无状纸,请大人准许民女口述冤情。”
包拯看了她的装扮,静思片刻,说:“既然如此,你且随本府回开封府,再做道理。”
听到此处,包纨将手一拍,问:“赵叔叔,三叔现在可是在问案?”
赵虎点头:“正是。”
包纨与公孙岚对视一眼,赶紧熄灭了炉子上的火,往内厅跑去。
且说包拯、公孙策、与展昭俱在内堂,那女子跪在地上,重新行过了礼。
“姑娘请起,刚才在大街多有不便,方将你请来此处。不知姑娘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民女名叫珊瑚。”
“你有何冤可诉?”
“民女的家乡在淮河边陲,蚌川之内的一个小渔村中,村民世代以采珠为生。近百十年来,所采之珠除了上贡官家外,村民们亦能以此换些米粮,赖以糊口。数年前有官员来到本地官衙处,言今后每年所贡之珠数量必须增多,王命之下,不敢不从。
“谁知一年前又有旨意来,说不但官家需要用珠,朝中大臣亦然,因此今后上交之珠须翻倍。大人明鉴,我等渔民皆非田农。大海茫茫,以性命相搏,所采之珠数量一向不定,又何来多余的上交官府?因为此事,许多村民不是身葬鱼腹,便是被恶官处死。
“民女的父亲为了此事,与人上官府去理论,却被打得几乎剩下半条命。因此民女大胆前来报案,望青天包大人体恤,为蚌川众村民讨回公道。”珊瑚说罢,语气悲戚,叩头不已。
“珊瑚姑娘,你这是以民告官,你可知这规矩是应先领二十杀威棒?”包拯问道。
“只要大人愿为村民们伸冤,莫说此刑,民女连性命都能舍去!”珊瑚猛地抬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
这倒是个烈性的姑娘,众人俱想。
“你且莫要惊慌,本府怜你远途而来,一心为你家乡之人讨个公道,因此酌情先将刑罚免去。若所报之情不实,定将严惩,你可听清楚了?”包拯说道。
“是,民女明白。谢包大人。”珊瑚复又叩头。
“既然如此,你且先下去,明日回乡静候消息。待本府上奏天听,再做安排。”既然蚌川的官员不中用,包拯亦不指望他们,便生了亲自往地方一探的念头。
“姑娘请。”问话完后,马汉奉包拯之命,送了珊瑚出来。途中碰上了包纨与公孙岚二人。
“你看,我们不是在仁丹堂见过那位姑娘么?”公孙岚指着她,拍手对包纨说道。
“还真是,这位姐姐,请留步!”包纨连忙喊道。
珊瑚诧异,回过头来,依稀记得是在仁丹堂碰到的那买药的两孩子,还给自己指点过如何能见到包拯。遂生起了一股亲近之意,说道:“不知二位是……”
她心想,既然在开封府碰到这两人,必然与包拯有些关系。
果然听得马汉道:“这位是包大人的侄女,这是公孙先生的公子。”
“原来是包小姐和公孙公子,小女子有礼。”珊瑚说着便拜了下去,“多谢二位方才给小女子指路,我才能一见包大人,得以伸冤。”
“别别别,不必如此多礼……”包纨跟公孙岚手忙脚乱地去搀扶,闻得珊瑚明天才回乡,便亲自领了她到客房去。按捺不住好奇心的二人,不免想向她打听那蚌川的事情。
9
9、【二】采珠女揭秘采珠,金銮殿针锋相对 。。。
话说包纨与公孙岚带了珊瑚到客房里,包纨又找了干净衣服给她换了,才坐下慢慢的说话。
“珊瑚姐姐,你说你爹是村里采珠的好手?”包纨托着腮,一脸好奇地问道。
“我爹不仅是采珠的好手,还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其实我是他拾来的养女,一般村子里的生活甚是艰难,哪里有闲钱养个捡来的孩子?然而我爹却对我疼爱非常,不但拉扯我长大,还将他一身本领传授给我。如今见他卧伤在床,为人子女者,岂能坐视不管……”珊瑚咬着嘴唇答道。
公孙岚见她俩皆眼红红的模样,连忙岔开话题:“珊瑚姐姐的爹既然是个有本事的,名师出高徒,你必定也是个采珠的高手了,姐姐能给我们讲讲么?”
珊瑚说道:“公子要听有何不可。自小,我爹便让我潜在浅水里练气,刚开始时却是难受得不行,慢慢的练得久了,方才好了。”
公孙岚问:“姐姐必定是水性极熟的。”
珊瑚笑道:“不但是我,各家村民的水性都是很好的。若是不然,怎能潜入水里找那珠蚌?我倒记得一次我与爹一起下海,腰里系着根绳子,一头被船上的人拉着。我跟我爹下去不久,就在不远处望见那会吃人的大鱼,赶紧的做信号叫人拉上去了,万幸没被它咬住。这水下的世界,险处多着呢。”
包纨点头说道:“听起来确实惊险得很。”
珊瑚说道:“不但如此,在水里潜伏久了,寻不到珠蚌,若不及时上来换气,也是要出人命的。我爹给我说过,那次采官珠的时候,那些狗官用石头系着采珠之人的脚,若采不满一篮珠蚌,不许随便上岸,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给溺死的……”
包纨一拳砸在桌上:“真是草菅人命!”
公孙岚连忙示意她淡定。
珊瑚赶紧道:“不过,不少人倒练出了一身深潜绝技,屏气的时间越来越长。”
包纨与公孙岚又被勾起了兴趣:“那就跟鱼儿一样了,姐姐可有这绝技?”
珊瑚笑道:“你们看我这衣服,却是鱼皮制的,能避水,人在大海之内,确实能像鱼儿一般畅游。至于深潜之技,我堪堪能撑得过一刻钟罢了。不过,这海里能找到的好珍珠却是越来越少了。村民传说,那是蚌仙发怒,看不惯那些官员如此滥采豪夺,所以都将它们收了回去。若再不知悔改,还不止这么着。”
公孙岚跟包纨皆点头同意:“这传说也不无道理,警示一下那些贪官也是好的。”
*
次日,包拯并无耽搁,在朝上向仁宗赵祯奏了此事。
“包卿,你说那蚌川官员以权谋私,以官家的名号大肆要求珠民献珠,又用以贿赂朝中重臣,可有此事?”御座上,仁宗发下话来。
“启奏皇上,据那告状人之言,此事确系实情。然而微臣以为……”
“包大人,你是案子审糊涂了还是怎么着,怎能只听那来历不明之人的一面之词?若是故意诬蔑,这朝中大臣的面子清白,都还要不要了?”一边闪出庞太师,打断道。
“太师不必动怒,正所谓清者自清。如今实情并未弄明白,又何必先伤了和气?”丞相王延龄连忙相劝。
“臣请皇上下旨,差臣去蚌川一趟。若此事纯属子虚乌有,那便罢了。若属实情,必不能瞒。”包拯启道。
“包拯,难道天下的案子都要经过你开封府审了不成。既然是蚌川之事,为何不于彼处官员上述,倒闹上你开封府去了?”庞太师嗤道。
“太师问得好,若那官员未曾串通一气,为民者冤情得伸,又何必千里迢迢上汴梁来告状?”
“包拯!”庞太师一甩袖子,几乎跳上了大殿之顶,“你何必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依你的意思,我朝的官员皆是私相授受、贪财惰政之辈,就你一人是清如水、明如镜?”
“两位!此乃金銮殿上,皇上当面,且莫再针锋相对,我想皇上必然已有定夺。”八贤王喝道。
“启禀皇上,微臣不是要针对包大人,只因那蚌川乃豫安王所封之地,众所皆知。如今包拯为何能越了王爷去,这岂不是越俎代庖?他将置王爷于何地?”庞太师急忙说道。
“卿家所言甚是。既然如此,朕便命豫安王与包卿同往蚌川,查清此事,再报予朕。尔等下去罢。”仁宗说道。
几人步出大殿。庞太师忽然喊道:“包大人且留步。”
“太师可是有事教予包拯?”包拯停下脚步,问。
“同僚一场,莫说我不提醒你。你此去须谨慎些,众所皆知豫安王爷脾气如何,你若是得罪了他,必然是吃不了兜着走。再来,你真以为王爷对此事毫不知情……?”庞太师拍拍包拯的肩膀,“我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包拯笑道:“谢太师教诲,无论是王爷或是百姓,若是清白之身,必不会与那等小人一般见识。若真有罪,则也逃不过法理之责。包拯此去,又有何嫌可避?”
庞太师却闻言大怒,指着包拯的鼻子说道:“包黑子,我好言相劝,你倒不领情,还出言讥讽于我,我且看你如何应付!”说罢,一吹胡子,急脚蟹般地走了。
王丞相与八贤王远远地站在那边看他二人说话,见庞太师走了,才走过来。王丞相说道:“包大人又何必顶撞于他。老夫寻思太师此去,必定找豫安王爷添油加醋,你且要小心。”
八贤王说道:“此案既是牵连到豫安王爷的身上,本王或许能说上几句话。以后要是有用得上本王之处,包大人切勿客气。”
包拯心里感激,拱手答道:“多谢二位美意,包拯当有打算。”
话毕,又说了几句,三人各自回府。
作者有话要说:戳~球个收藏。
在介里腐摸看文和打分的童鞋们~感谢
10
10、【三】豫安王上门找茬,采珠翁可怜丧命 。。。
包拯自回府后,吩咐公孙策与展昭等人做好准备,尽快上路前往蚌川去。原来珊瑚心念卧伤在床的老父,已一早启程回乡,顺便通知村民等人静候包拯。
公孙策担心道:“大人可知那地方乃豫安王所辖,如此一来,他岂能不找大人的麻烦?”
包拯说道:“此次乃皇上亲自下旨,要本府与豫安王一同前往。有圣旨在,想必他也不敢胡来。”
展昭在旁说道:“大人有皇上钦赐之尚方宝剑,必要之时,更可尽其用处。”
公孙策点头赞同:“展护卫想得周到,就是这个道理。”
三人正商量间,王朝忽然走来,说道:“回大人,豫安王爷已到开封府,并求见大人。”
包拯与二人互看一眼,摇头叹道:“果然说曹操,曹操就到。而且来得忒快。”说罢,连忙出得外厅亲自迎接。
这豫安王爷名叫赵德宁,与八贤王同辈。他虽然不是那等喜弄权势之人,朝中地位却也稳定,因此有不少人意欲巴结。然而他的脾气却是众所周知的冲动,乃是个急性子。庞太师果然在下朝后拜访了他,将包拯与他同去蚌川查案之事添醋加油地说了一遍。豫安王闻得包拯挑起了此事,又加上庞太师的游说,如何能坐得住,当下便来势汹汹地奔开封府来了。
包拯一行人来到外厅,只见豫安王坐在椅子上,满面不忿之色。他一见包拯等人,便冷笑几声道:“包大人的面子可真是大得很,叫本王好等。”
包拯行礼道:“不知王爷亲临开封府,是否有何见教?”
豫安王哈哈笑道:“包大人,你真是明知故问。皇上下旨要我与你一同前去蚌川查案,本王此次来访,当然是要与大人谈谈此事。免得日后有何争执,伤了和气。”
包拯答应着,说道:“既然王爷如此说来,包拯遵命便是。”
豫安王站了起来,慢悠悠地道:“却不知包大人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包拯将有个女子来拦轿申冤之事说了。
豫安王听毕,忽然勃然大怒,骂道:“包拯,此地乃本王辖下!出了这等事情,你是否该通知本王一声?你这是置本王于何地?开封府是否如此的目中无人?”
包拯三人默然不语。
豫安王又说:“这也罢了,你且说说,那前来告状的女子是何许人?”
包拯答道:“乃是一个珠民之女,名叫珊瑚。”
“珊瑚?”听到此名,豫安王突然脸上变色,眼睛定定地看着一处,似乎想起了些什么事情。
“王爷,王爷?”包拯几声呼唤,豫安王才回过神来,面色煞白,胡乱地拱了拱手说包大人请了,老夫就此告辞,一边急急忙忙地带人出了开封府。包拯等人不得要领,一时皆莫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