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薰园
第二天一早,目之所及,长州彦岛炮台确实“安静”。马威达带的“海军陆战队”,派了一小队兵上岸,搜索前进,最后小心翼翼地登上了彦岛炮台,果真空无一人。
中美联合舰队,排成一字长龙,缓缓进入马关海峡,直到最东端的坛之浦,一路“安静”,情形仿佛。
大军以海峡中部的马关港为主要登陆场所。海军陆战队首先上岸,控制各处要害;军舰在海面警戒。然后运兵船依次泊岸,大部队源源不绝,下船登陆。
关卓凡叹了口气:太从容了,太顺当了。
本来,马关战役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用以学习、摸索、锻炼轩军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现在可好,不但抢滩作战全免,连正常的两栖登陆的“程序”也欠奉:比如建立滩头阵地;或者修筑栈桥,或者小艇反复往返,接载士兵上岸——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同时进行,等等。
当然,这一套也可以照玩,就当演习了。可这里是战区,这种脱裤子放屁的事情,还是算了吧。
关卓凡昨天还跟徐四霖说,“小仓藩拿来登陆的舢板都被长州军烧了,登陆要比原定的多花一点时间”。事实上,因为轩军直接在西日本最大的港口马关港登陆,一切便利,所花时间比原计划的更短。
高杉晋作主动撤出马关,是逼关卓凡和他做交易。他的开价,关卓凡当然不受。但客观上,不管关卓凡愿不愿意。这笔交易还是在“进行中”。只是关卓凡左算右算。总觉得自己“又亏了一点”。心里着实别扭。
这个“亏”,老子绝不能吃,以后得加倍赚回来!
有意思的是,马关港的码头上,一支马关当地豪商组成的“队伍”,早早地鹄立以候——他们是专程过来“迎接天朝大军”的。
这倒不意外。“官军”跑掉了,地方士绅自发组织起来,出面和“敌军”周旋。以求地方安静,中国、日本,都是这个“模式”。
比如,甲午战争败绩,中国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军登陆基隆,兵锋进指台北,“台湾民主国总统”、原台湾省巡抚唐景崧弃城而逃,辜显荣受士绅之托,单身赴日本军营。延请日军入城,大致就是这个套路。
我们可以指辜显荣“汉奸”。但这种人,在这种情形下,是必定要有的。
当然,如果视幕府为“官军”,那么这帮子豪商就是“反正”、“助顺”——其实都一码事。
打头的一位,叫做白石正一郎,乃是长州的第一大富豪。他拥有长州最大的船行,还有一家“关门制船所”,制造非蒸汽动力的日本船。全长州大部分的日本船,都出自他的“关门制船所”。另外,白石正一郎还做茶叶出口贸易,生意做得很大,和上海以及英国的南安普顿、美国的波士顿都有密切往来。
说到“政治立场”,这个白石正一郎其实相当“反动”,他是倒幕派的大金主,甚至参加过“奇兵队”,素有“侠商”之号。不过,这种事情不能太认真,因为几乎所有的长州豪商,都是同情“倒幕派”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事实上,不仅在长州,全日本的大商人,都是讨厌“幕藩体制”的。原因很简单,三百大名割据日本四岛,各藩互不相通,严重阻碍了商品和资源的流动;幕府和藩国的政府专卖制度,也是大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彼时的日本,是找不到一个不和“倒幕派”有勾连的大商人的。
幕末的日本,商人的地位是非常特别的。名义上,和中国一样,“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实际上,此时的商人,已经有了影响甚至主导日本政治的力量。
日本海岛国家,地狭人多,不论德川幕府怎么“锁国”,贸易都在整体经济中占比甚重。幕末时候,国家、政府开支愈来愈大,农业生产能力却只低不高,主要税源——农民那儿榨不出更多的油水了,政府赤字愈来愈大。于此同时,商品经济愈来愈发达,商人们的荷包愈来愈鼓,可是,幕府和大名却只能干眼馋,因为当时的“体制”下,没有法律条文和技术手段,向商人征收足够多的税收。
所以,很自然的,要维持幕府、藩国以及将军、大名个人的庞大开支,就得向商人们借贷了。
当时的幕府和各藩国,全部都是大商人的“债务人”,如果商人们不肯借钱,有的大名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幕府和大名们,在大商人面前,就很难真正硬气得起来,对大商人的许多“不恰当的行为”,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商人们也因此获得了影响政治的机会和能力。
这么一个背景下,既然人家肯见风使舵,关卓凡也只能“曲于优容”。不过,他自己当然是不见这帮子商人的,按照当时日本的体制,商人的经济地位虽高,但政治地位却低,也是没有资格觐见关卓凡的。和商人们的交道,一律交给徐四霖去打。
白石正一郎十分巴结,将自己最豪华的一套别墅“薰园”,腾了出来,以作关贝子在马关的驻节之所。
这所宅子,在一处坡地之上,风景既好,关防也十分方便。近卫团进去,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地搜查,包括有没有夹壁,有没有暗道?
结果一切正常。
宅子规制宏大,完全不输大名府邸。大门轩敞,可容轿、马通过,这在日本的大户人家中,并不常见。
关卓凡留意到,大门两侧的檐灯,不是传统的日本纸灯笼,而是荷兰风格的青铜煤油灯,这在当时的日本,更是罕见。
进了大门,转过玄关,只见园林异常精致,以“池泉园”为主,“枯山水”为辅,草木葱茏,是极其典型的江户风格园邸。
所谓“池泉园”,是园中有池,池中有岛,岛、岸之间,以桥相连。所谓“枯山水”,是用白沙铺地,蜿蜒曲折,象征水面;另置石其间,象征岛屿,周围绕以低矮灌木,别有风味。
园中还有一处名“菡风亭”的“茶庭”,算是园中之园。寺院风格的低矮围墙,错落有致的石灯笼,沿石道步入,最终到达的是一间面积很大的“茶室”。拉开格子门,波光潋滟,正对“池泉园”之“池”。
园中的植被,多为黑松、红松。黑松高大虬曲,枝干垂于水面;红松低矮茂密,修剪得异常精致。另有厚皮香、冬青、鸢尾,以及樱花、红叶,等等。只是现在是夏天,樱花已凋,红叶未红,到处绿意盎然。
白石正一郎对徐四霖表示,贝子爷如果担心树木影响关防,可以全部铲掉,他完全不会介意。
因为别墅建在一个坡地之上,四周里许范围内,都设为“军事禁区”,关卡重重,平时一个长州人也不许有,关防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关卓凡见这些植被,实在养护得精致秀美可爱,当然不会做出这么煞风景的事情。
这个“薰园”,景物小巧精致,洗练清雅,尺寸之地而见深山野谷之静美,恬淡清幽,自然写意,关卓凡好生舒心惬意,心想怪不得那么多西洋鬼子,只因为日本风物之美就变成了亲日派,中国又有一班无行文人,亦因此媚日进而堕为汉奸,咳咳,真是要小心啊。
关卓凡是登陆马关的第二天入住“薰园”的,次日一早,卫兵来报,长崎奉行竹内四郎求见。
关卓凡大为奇怪:他来干什么?中美联军进占马关的消息不会这么快传回长崎啊?
竹内四郎觐见关卓凡,首先眉飞色舞,猛烈吹捧关贝子举手而下马关的“不世之功”。关卓凡耐着性子听着,并不答话。奉行大人口沫横飞地肉麻完了,终于开始说明来意。
原来,要见关卓凡的,并非竹内四郎本人,而是同船而来的另外一个人,一个女人,名字叫做大浦庆。
大浦庆?关卓凡的眼睛亮了起来,咦,有点意思哦。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天下奇女子
大浦庆,时人和后人送了她两个衔头,一个是“长崎第一美女”,一个是“幕末日本第一奇女子”。
竹内四郎脸色微现尴尬,说道:“这个女人是长崎数一数二的大商家,她找到了我,说是有极紧要的事情要禀告给贝子爷。我问她什么事情,她却不肯说,只说事关……贝子爷安危,且十万火急,万万拖延不得。我见她说得严重,没有法子,只好带了她到马关来。依礼,她是没有资格觐见贝子爷的,如何处置,请贝子爷定夺。”
关卓凡微皱眉头,说道:“事关我的安危?”
竹内四郎颇为局促不安,说道:“是,这个女人是这么说的。不过,此女和三山五岳、各色人等都有往来,和西南诸藩重臣也……交好,消息灵通,知道些咱们不晓得的事情也是可能的。而且,卑职奉公长崎多年,和此女打过不少交道,她虽然大胆,却从不妄言,如此大事,她未必敢信口开河。”
关卓凡微笑道:“如此说来,这位大浦庆,也算一位奇女子了。”
竹内四郎苦笑道:“是,此女行事之奇,全日本的女人中,找不出第二个了。”
顿了一顿,说道:“长崎人都说,阿庆夫人‘貌美如花,心深似海’。她是家中的独女,自小便杀伐决断,与闻家族的生意。十八岁那年,家里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夫家也是长崎的大商家,算是门当户对。谁都没想到。婚后的第二天。她便把新郎赶回了夫家。理由嘛,居然是嫌夫婿‘没有男子气概’。自此,便独身一人至今。嗯,她今年,应该已经三十六、七了。”
关卓凡哈哈大笑,说道:“有趣!此女如此行事,父母和族中长辈也不管吗?”
竹内四郎微笑道:“管不来,那个时候的大浦庆。其实就已是‘掌家女儿’了。把夫婿赶走之后没多久,便把家里的生意全盘接了过来。大浦家本来是做食油生意的,算是长崎数一数二的油商。但阿庆尤以为盘子太小,于是开始做起了茶叶生意。贝子爷,她可不是做日本国内的生意,而是要向西洋出口。”
“在此之前,日本的茶叶,从未出口西洋。这个女人和洋人搭上了关系,又海内海外地很折腾了一轮,拿到了一万斤茶叶的订单。嘿嘿。九州肥前国嬉野地方的茶叶,被她搜购一空。一时之间,连日本人都喝不到自己产的茶叶了。”
竹内四郎继续说道:“大浦庆开风气之先,之后她又派人奔赴各地,用各种手段鼓励生产,九州、四国、本州,各处的茶园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茶叶产量大增。不过,有多少大浦庆就收购多少,嘿嘿,这洋人的胃口,就像无底洞一般。大浦庆乃因此成就万贯家财,说她‘富可敌国’,大约是不过分的。”
关于这个大浦庆,关卓凡还知道一些竹内四郎语焉不详——其实是不方便详述——的事情,比如那句“海内海外很折腾了一轮”。
幕府开国之前,只在长崎的出岛,同荷兰人进行有限的贸易。在日本国内,洋人都见不到几只,更不可能拿到大量的茶叶订单。为了这个订单,大浦庆决定偷渡到上海。
这真是匪夷所思。
当时是嘉永六年,即1853年,幕府的“锁国令”尚未有一丝松动,如果事泄,大浦庆这个小女子死路一条。
大浦庆重金买通到长崎做香菇生意的中国人,把自己装在货箱内,和香菇一起,穿海越洋,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大浦庆遍会西洋商人,请他们品尝日本嬉野茶叶,大获好评。另外,洋人也感于大浦庆的壮举,对这位生意合作伙伴极为佩服、欣赏,踊跃下单,大浦庆茶叶出口贸易的第一桶金就这么挖出来了。日本的茶叶从此打开西向的大门,并成为中国茶叶在西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最终后来居上。
1853年,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年份,这一年,美国佩里黑船来航。
大浦庆回到日本,已经是第二年即1854年了,这一年,佩里二度来航,日本举国鼎沸。
拿幕末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家吉田松阴此时之作为,和大浦庆做个对比,是很有趣的。
吉田松阴认为,应该“以彼进步之术为我物,以此为伐彼之谋”,于是也打算偷渡海外,“探听国外实情”。
但吉田松阴的偷渡手段是很搞的:他在下田港乘小渔船偷偷靠近美国舰队,向佩里致《投夷书》,请求美国人把他捎到阿美利加去也。
这个时候的美国人,还没有在日本培养带路党的打算,根本不想拿这个刺激幕府,给已经签订的协议带来变数,于是客气而坚决地把吉田松阴打发回去了。
吉田松阴回到岸上之后,只好向幕府自首,接着毫无悬念地被投入大狱。
这就是著名的“下田蹈海”事件。
在“偷渡”这件事情上,这位培养了高杉晋作、桂小五郎、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等一班超级大牛的幕末第一学人,和大浦庆一比,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幼稚和无能。
这个大浦庆,如果生为男儿身,一定是哥伦布、麦哲伦一类人物;如果从事政治,成就绝不在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坂本龙马、桂小五郎等人之下。
对待外部的世界,有无穷的**和好奇心;行事主张,有敢于打破一切习俗和惯例的勇气——大浦庆这样的人物,关卓凡痛感,同时期的中国,太少!
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竹内四郎颇费踌躇。
“关于这位阿庆夫人的一些传闻,虽然卑职并无实据,但还是要禀告贝子爷知晓。”
“呃,这个大浦庆,在长崎市井之间,素有……水性杨花的名声。她虽未再婚,但大伙儿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