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宜的意思,“四哥,我看初四好。”又问十一娘,“四嫂,您觉得哪天好?”
要去就早点去。
十一娘也觉得初四好,笑道:“我没经过这样的仗势。如果白总管能在两天之内安排好行程,那初四去
最好不过了。”
大家的目光就落在了徐令宜的身上。
他神色淡淡的:“那就初四吧!我让白总管来准备。你们一天之内拟出随行的名单,到时候白总管也好
安排。”
徐令宽听着喜不自禁,和太夫人商量: “娘,到子那天,您就穿那件秋香色葫芦双福的褙子吧?又精神,
又显得富贵。”
“真的!”太夫人怀疑道,“会不会太花了一些?”
“不会,不会!”五夫人道,“我上次去梁阁老家喝满月酒的时候,工部王侍郎的夫人还穿了件殷红色仙鹤
瑞草五蝠捧云的褙子。”
“我怎么能和她比。”太夫人道,“她比我小十来岁。”
“您不说,谁看得出来。”徐令宽讨好着母亲,“您听我的,准没错。”
“那我就穿件那衣裳好了。”
徐令宽夫妻连连点头,正说得高兴,徐令宜很突兀地站了起来。
大家俱是一楞,都朝他望去。
“时候不早了,大家散了吧!”徐令宜微笑道,“明天一早再商量也不迟。”
太夫人却叫住了他:“……谆哥和诫哥那里少不得要跟赵先生打声抬呼。我看,不如也约了赵先生吧?
你看他教谆哥和诫哥,又是吹笛子,又是做河灯的,想必也是个不俗的。再说了,人多了也热闹些。护国寺
那么大,我们几个人在那里逛来逛去,也显得有些冷清。” ;
第394章 上香(上)
听说八月初四太夫人要去护国寺打醮,各房的爷们、夫人、小姐都要随行,丫鬟、婆子们都有些沸腾起来。
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大家先是争着跟了去服侍。待人选定下来,被选上的兴高采烈,翻箱倒柜找衣裳,商量着梳什么头发,
戴什么首饰;没被选上的不免有些无精打采,在一旁怏怏然说些风凉话。
十一娘屋里雁容主动留了下来。
“留下的都是几个不懂事的小丫鬟,总要人帮着看着点!”她说着,目光却朝东小院的方向望去。
十一娘动容。
这个雁容,不简单。
每次遇到那种得罪人又不讨好的事,她不仅不回避,反而迎难而上。说起她屋里的几个
大丫鬟,大家都觉得琥珀厉害,竺香随和,绿云敦厚,红绣懦弱,雁容薄凉。十一娘此刻隐隐有些明白雁容
的意思。
她原是元娘留下来的,没有后台背景,只不过机缘巧合留在了十一娘的身边。没有琥珀和竺香与自己的情份
,也没有绿云和红绣占了先机的运气,想脱颖而出,唯有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雁容把自己磨练成了一把刀,而且是一把让自己感觉适手的刀。
“那你就留下来吧!”十一娘看她的目光带了几份钦佩。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职场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雁容不惊不喜,恭敬地曲膝,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十一娘去了徐嗣诫那里。
“早晚的天气凉,带了披风没有?”她看了看南永媳妇为出行准备的东西。
“带了。”南永媳妇落后她两步跟着,低眉顺眼地道,“茶盅盖碗、香药帕子,都按着宋妈妈说的带齐
了。”
十一娘点了点头,笑道:“把妞儿也带上吧!难得出去一趟。”
南永媳妇听着一怔,忠厚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来,随即又表情微敛,犹豫道:“多谢夫人了。只是妞
儿还小……”
“没事,”十一娘笑道,“有双玉和绣儿帮忙!”
常九河家的绣儿,学了规矩以后,就被十一娘拔到了徐嗣诫的屋里。
南永媳妇不由心动,迟疑片刻,敌不过出门的诱惑,还是应了下来。
到了出门的那天,永平侯府大门尽开,太夫人由杜妈妈服侍着坐了头一辆马车,大丫鬟葛巾和玉版带着
几个平日贴身服侍的坐了小一点的马车跟着。后面依次是十一娘的马车,二夫人的马车和五夫人的马车。徐
令宜、徐令宽两兄弟和赵先生都穿着便服骑马侧行。护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最前面又有仪仗开道,一群
人浩浩荡荡地往护国寺去。
徐家头一天就派了管事在护国寺里打点,护国寺天没亮就派了孔武有力的僧人守了山门不让人进,主持
穿了玄色遍地金的袈裟,拿着金光闪闪的鎏金禅杖,和徐家的管事在牌坊前等候。听到打头阵的小厨来报说
车马立刻就到,主持捋了捋银白的胡须,和徐家的管事一起迎了上去。
下了车马,见了礼,在大雄宝殿拜了释迦牟尼像,捐了香油钱。太阳渐渐升起来,阳光也开始有些刺眼
起来。
主持亲自迎了太夫人等人到一旁禅寺后院的厢房里歇息,留了两个只有七、八岁的小沙弥在屋里服侍,自己
陪着徐令宜、徐令宽兄弟和赵先生等人喝茶去了。
毕竟年纪大了,太夫人面露倦容,几个孩子却越发的生龙活虎,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路的见闻,讲着广
目天王和阿难佛陀的故事,兴奋得很。
十一娘一面叮嘱贞姐儿照顾弟弟,别让几个孩子乱跑,一面和杜妈妈一起服侍太夫人梳洗歇息,忙得不
可开交。
神色间也带着几份疲惫的五夫人见状略一犹豫,低声道:“四嫂,要不我带着孩子去一旁的凉亭坐坐吧?护
国寺只有放生池那里有水。”
十一娘有些惊讶,朝她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那就劳烦五弟妹了!”
“没事!”五夫人表情一松,笑道, “我正好也要带歆姐儿出去走走。”
十一娘望着乳娘怀里扭来扭去的歆姐儿,露出一个“理解”的笑容。
正坐在罗汉床边给太夫人剥桔子的二夫人朝着太夫人微微一笑,太夫人眼睛眯成了弯弯的弦月。
歇了一会,吃过斋饭,大家小憩片刻,徐府的女眷准备到放生池去放生。
有小厮跑进来:“侯爷让两位少爷出去见见客。”
“哦!”太夫人奇道,“是哪家的大人?”
“西山大营的柳同知和几位同僚。”小厮笑道,“听说侯爷在这里,特意过来问个安。”
十一娘忙把徐嗣谆和徐嗣诫叫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见两人都穿得干净整齐,手脸白净,这才让
人服侍着去了徐令宜处。然后又吩咐小丫鬟去通知随行的管事准备放生的事。
二夫人和五夫人则服侍太夫人梳洗。
大家都收拾妥当,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徐嗣谆和徐嗣诫才回来。
两人手里捧了一堆见面礼。
“母亲,母亲,”徐嗣诫扑到十一娘的怀里,把什么金锁、玉牌给她看,“柳大人夸我聪明。”
徐嗣谆忙拉了他:“顺不妄喜,逆不惶馁。你怎么这样张扬呢?哪里像大家子的读书人!要说,也在等会
没有人的时候说。”
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徐嗣诫红着脸低下了头。
太夫人就问徐嗣谆:“你爹爹那里很多人吗?”
徐嗣谆点头,困惑道:“他们说话的声音都好大。可爹爹和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就都压低了声音说话,
好像很怕爹爹一样。”
太夫人听着轻轻叹了口气。
二夫人忙安慰太夫人:“侯爷这两年深居简出,见一面不容易。又都是些老部下,也不好太驳面子。”
“我知道。”太夫人感叹道,“只是心痛他不易。出来散散心也不得安生。”
十一娘就笑着转移了话题:“娘,时辰不早了,我们去放生池吧!”又对孩子们道, “有四条红色的小
鲤鱼,是专为你们准备的,到时候可记得要亲手放到放生池去!”
徐嗣谆、徐嗣诫两兄弟一听,雀跃起来,牵了手就往外跑。
贞姐儿想着十一娘要自己看着两个弟弟的,心中一急,提着裙摆也跟了上去:“谆哥儿、诫哥儿,你们慢
些。仔细脚下。” 三人服侍的丫鬟、婆子不敢慢怠,呼拉拉全跟了过去,眼前一下子冷清了不少。
被乳娘抱着的歆姐儿就“哇”地哭了起来,冲着徐嗣谆远去的方向喊着:“哥哥,哥哥……”
乳娘忙哄着她:“我们这就去找少爷、小姐,我们这就去找少爷、小姐……”一面说,一面加紧脚步跟了
过去。
太夫人见了呵呵直笑:“这几个孩子,比他们父亲那会还皮!”
说的是嗔怪的话,语气里却透着欣慰,脸上更是流露出老大宽慰的笑容来。
二夫人就笑着上前搀了太夫人,一行人簇拥着太夫人去了放生池。
几个孩子早已围在了装红色鲤鱼的水桶旁,交头接耳地说着话。着见大人过来,喊的喊祖母,喊得喊母亲
,十分热闹,让人看着心情都跟着明快起来。
小厮就抬着水桶把鱼投进放生池。
四溅的水花、活蹦乱跳的鱼儿.让孩子们又一阵聒噪。
放完生,大家走走停停地回了厢房。
太夫人歪在罗汉床的迎枕上和大家说着话:“……出来的时候一心想着要出来,真出来了,还不如在家
里舒服。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了呢?还是这人老了看什么都不稀罕了?”
五夫人和杜妈妈则服侍孩子们喝茶,吃点心。
“天下间的事,多是见面不如闻名。”二夫人笑着搭着太夫人的话,“可要是不去看看,又一心惦记着。所
以说,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期间有小丫鬟进来续茶,朝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不动声色,喝了几口茶这才起身: “我出去看看。”
她是家里的主母,这么一大家子出来,自然有很多琐事要处置。
几人不以为意地应了一声。
十一娘出了厢房。
迎面看见徐令宜的小厮站在大树下。
看见她,那小厮一溜烟地跑了过来。
“夫人,”他低声道,“侯爷让您去碑塔。”
“去碑塔?”曾有人在护国寺旁的菜地里发现了一块前朝的石碑,护国寺就在后院的竹林中盖了座碑塔,成
为了护国寺一景。十一娘沉吟道,“侯爷还说了些什么?”
“其他的什么也没说了。”小厮恭声道。
十一娘沉默了片刻:“侯爷那边的客人散了没有?”
“京营指挥使和柳同知还在。”
十一娘想不通徐令宜为什么要自己去碑塔。
她叫了宋妈妈和琥珀和自己做伴,去了碑塔。
秋天的竹子,正是青翠挺拔之时,微风吹来,婆娑起舞,簌簌生响,如行走在绿洲中,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飞檐斗拱的碑塔,并不见一个人。
带路的小厮也很奇怪,不住地道:“夫人,真的是侯爷让我传的话……”
“知道了。”十一娘笑道,“你在一旁守着就行了。”
小厮喏喏退到了一旁。
十一娘想着护国寺的碑平日观者如梭,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见识一下,就细细地打起那块前朝的石碑来。
第395章 上香(中)
石碑上的字圆转飞动,空灵剔透。十一娘看了半天才发现刻的是半部《心经》。
“你是第一次到碑塔吗?”突然有男子在她背后问道。
没有听到宋妈妈等人的动静,骤然间十一娘吓了一大跳,猛然转身,已后退三、四步。
“人吓人,吓死人的。”她望着穿着宝蓝色暗紫纹云纹团花锦衣的徐令宜长长地吁了口气,“侯爷走
路怎么像猫似的。”又朝四周张望,小厮已不见踪影,宋妈妈和琥珀远远地站在竹林旁。
可能见来者是徐令宜,所以没有出声吧!
“侯爷什么时候来的?”
徐令宜看着她一副胆战心惊的模样,颇为不解。
奇道:“这寺里又没有别人……”
十一娘嗔道:“正因为没有别人,骤然有男子的声音,怎能不让人骇然。”
徐令宜歉意地笑了笑。
柳同知临要告辞话还不断,以至于他比预定的时辰晚了些。匆匆赶过来,远远就看见十一娘站在碑塔
前观看石碑上的字,偶尔还伸出手指比划两下。
看十一娘认真的样子,他索性示意宋妈妈等人不要打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
此刻正值秋日下午,阳光照在她发间梳蓖镶着的水玉此消彼涨地闪烁着耀眼的碎光,映得她面如白玉
,眉如远熏,一双眼睛流光溢彩,仿佛能吸人魂魄般,让他不禁伫足凝望。
就见她穿了件白色绣缥色缠枚花夹衫,缥色的素面湘裙,歪着脑袋打量着那石碑上的字。一会儿蹙眉
,一会儿展颜,嘴里还喃喃地念着“亦无无明尽”、“亦老老死尽”…… 样子十分的可爱。就站在一旁等
她。谁知道她把半部《心经》读完,又开始从头看起,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似的,不由问了一句,却不曾想把
她吓了一跳。
而十一娘想着徐令宜那边有客还约了她到这样偏僻的地方见面,又遣了宋妈妈等人远远地立着,开门
见山地进入了正题:“侯爷找妾身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徐令宜听着表情微滞,片刻后才道:“也没什么特别的事。”
他说话的语速比平常缓慢,语气带着几份犹豫,显得很郑重。十一娘神色一肃,屏气聆听。
“你不是和甘家的太夫人很要好吗?”徐令宜徐徐地道,“我听人说,忠勤伯和半塘龚家的人想合伙
做海运生意……”
龚家?那个和文家互不对盘,四大商贾之一的半搪龚家?十一娘微微一怔,耳边又传来徐令宜渐渐清
朗的声音。
“当年龚家用尽手段才将女儿嫁到了建安蒋家,原指望背靠大树好乘凉,谁曾想蒋家两代都没有出个
进士,又偏居福建受靖安侯区家压制,早已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