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心里像车轱辘似的,七上八下。
听婆婆这口气,自己就是认错也不会轻易揭过。
她只觉得嘴里像含了苦胆似的不是滋味。
“母亲教训的是!”她忐忑不安地站了起来,不知道接下来等待她的是将是什么。
“我一向觉得,女孩子读些经史有好处。”十一娘又轻轻地啜了口茶,神态很众容,和姜氏的
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至于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就算是想帮丈夫的忙,也无从着手。乍听到你劝谆
哥儿的那些话,我是十分欣慰的。觉得谆哥儿找了个贤妻,有你这样的大嫂,以后弟弟妹妹跟着有样学样,
妯娌间也能过得和和美美。这不仅是谆哥儿的福气,也是我们徐家的福气。”
姜氏愕然地望着十一娘。
她没有想到十一娘会给她这样高的评价。
如果是平时,她自然喜出望外,可是放在搁在这种情况下……先扬后抑,只怕接下来的话不什
么中听,而且,还是重点。
“雍王府的事,你能提醒谆哥儿,这一点也很好。”十一娘望着姜氏,“谆哥儿年纪还轻,听说
这事慌了神,一时拿不定主意,令尊中过状元做过堂官,又是男子,对朝廷的事比内宅妇人懂得多,侯爷不
在家,你想让令尊帮着拿个主意,也不为错。可怎么上门来劝你的,却是你伯母呢?”
姜氏脸色大变。
“可见有些事,你还没有想明白。”十一娘继续道,“再说今天的事。你当着你伯母的面问谆哥
儿为什么要送王公子养蝈蝈的葫芦。我也知道你的意思。谆哥儿送什么不好,偏偏送个养蝈蝈的葫芦,要是
王公子玩物丧志,谆哥儿自然成了损友,于谆哥儿的名声十分不利。家里的事,你伯母都知道,自然不必瞒
着她。贤夫敬夫,愚夫骂夫。你也是读有过《女诫》、《烈女传》的人,这样的道理自然懂。怎么今天就做
出了这样事的来?有些事,你要好好地想想才是。”
十一娘语重心长地说着,端了茶盅,“时候不早了,你早点回去歇着吧!我还指望着你早点帮
我卸卸担心,把家里的这些琐事都管起来呢!”
“是!”姜氏声如蚊蚋,神色惚然地应着,魂不守舍地出了正院。
“四少奶奶,四少奶奶,”袁宝柱家的看着她神色不对,心里急起来。不知道四夫人把四少奶奶
叫去都说了些什么。“您这是怎么了?”
急切的声音夹在冷风中打在姜氏的身上,让她一个啰嗦,清醒了不少。
是啊!自己怎么会这样了!
不过是一件接着一件的事都顺顺当当,天遂人愿了,渐渐变得轻狂起来。说到底,还是沉不住
气,修养不够。如果她就这一直这样行事……
想到这里,她不由一阵后怕,这才发现后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全湿透了。
******
琥珀蹑手蹑脚地进去收拾茶盅。见十一娘坐在临窗的大炕望着外面的院子发着呆。
“夫人,您是这个时候去给太夫人问安?还是等会再去?”她小声地提醒十一娘。
“哦!”十一娘回过头来,“这就过去吧!我看这天黑沉沉的,只怕等会有雪。早点过去,免得
碰个正着。”又道,“也不知道侯爷和谨哥儿走到哪里了?侯爷出了门,欺负我不知道外面的情景,一句真
话也没有。”半是抱怨,半是娇嗔,一面说,一面下了炕。
琥珀直笑,拿了狐皮斗篷过来:“侯爷这不是怕您唠叨吗?您上次给嘉峪关写的信,足足有十
几张,全是嘱咐吃穿用度的,在外面,什么事都要将就。侯爷定是不想和夫人说假话,所以索性说的含含糊
糊。”
十一娘哪里不知道徐令宜的用意,只是这样在家里等,看着外面大风大雪的,想着嘉峪关比这
里还要冷几分,心里就不能安生。
她知道说这些也没有,琥珀他们总是异口同声地帮徐令宜说着好话,好像怕她恼了徐令宜似的
。
“你明天就别过来了。”十一娘干脆不说了,吩咐琥珀,“你家里应该也有客人。我这边有秋雨
就可以了。”琥珀笑着应“是”,“夫人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我带的?”
虽然外院的管事负责采买,可十一娘还是习惯让琥珀给她买些贴身的小东西。
“大过年的,家家户户都关了门。你到哪里给我带东西。”说着,十一娘突然停住了脚步。
按道理,她不说,姜家也会告诫姜氏,怎么就任着姜氏这样一路错下去。
难道,这正是姜家所乐意见到的?
当初姜家和徐家联姻,等于向皇上摇了白旗,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姜家不仅没有什么收获,而
且皇上对姜家一如从前,既不疏远,也不亲近。
姜家恐怕等不了!
现在就看姜氏的选择了!
夹在婆媳间的丈夫有多难受,夹在两个家族之间的姜氏以后就会有多难受。
十一娘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
过了元宵节,十一娘收到徐令宜的来说,说三月中旬动身回燕京。问起谨哥儿的院子收拾得怎
样了。一句问候她新春的话也没有。
十一娘在心里把徐令宜嘟呶了几句,给她写了回信。
到了二月中旬,英娘到了燕京。
徐嗣诫正和带着两个小厮在种美人蕉。
十一娘问还没有进屋的英娘:“你看怎样?”
英娘仔细地看了看,笑道:“我觉得种芭蕉树也不错。”
徐嗣诫听了望过来,胡乱地洗了洗手就快步走了过来:“母亲!大表妹,你来了!”
英娘朝着徐嗣诫福了福,笑着喊了声“五表哥”。
“我瞧着那边有株香樟树,”徐嗣诫笑道,“所以就想着种美人蕉了。”
“我是觉得这太湖石不过腰齐,所以觉得种芭蕉树好。”英娘笑道,“如果太湖石有人高,自然种
美人蕉好。”
徐嗣诫闻言回头打量了一番,道:“大表妹说的有道理。要不,改种芭蕉树好了。那美人蕉种到
我院子里去。”最后一句,却是问十一娘的。
十一娘望着英娘。
英娘笑道:“五表哥也不用这样麻烦,种美人蕉也好看。只是我喜欢芭蕉树,所以巴不得人人都
种芭蕉树就好。”
徐嗣诫奇道:“大表妹为什么喜欢芭蕉树啊?”
“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好听呗!”英娘爽朗地笑道。
徐嗣诫一愣,跟着笑了起来。
十一娘看着,也跟着笑起来。
“好了,你快回屋歇了吧!”她对英娘道,“梳洗了,我们去给太夫人请安去。”
英娘笑着曲膝行礼,跟着丫鬟婆子去了后院的西厢房。
五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过来。
“四夫人!”她行了礼,“我们夫人请您过去,说有急事要和你商量。”
第682章 憨态(中)
十一娘有些意外,笑道:“我娘家的侄女过来了。你跟五夫人说一声,等我们去给太夫人问了安,就去她
那里。”
那丫鬟听了忙道“恭禧”笑道:“我们家夫人前两天还问大表小姐什么时候过来。正好,我去给我们家
夫人回禀一声。我们家夫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样高兴呢!”又道,“四夫人就让我给大表小姐请个安了再
回去吧!免得我们家夫人知道我这样就折了回去,要斥责我不懂规矩了!”
她这是借着五夫人的名义抬举英娘,十一娘笑了笑,并没有阻止。
不一会,英娘梳洗装扮出来。
双螺髻简单地扎了两个珠箍,穿了件草绿色镶月白色芽边的褙子,白挑线裙子,显不十分出彩,却也大
方得体。
十一娘笑着和她去了太夫人那里。
过了周岁的莹莹已经可以扶着东西走路了。太夫人让人把她放到炕上,她正扶着炕桌走路。
看见十一娘,她仰着粉嫩的小脸喊“祖母…”,却因为发音不准,“祖”字含含糊糊的,“母”字却很
清楚。像是在喊“母亲”似的,惹得大家一阵笑。
“我第一次见到你姑母的时候,你姑母就你这么大的年纪。”太夫人拉着英娘的手说着话,“一眨眼,
你们都这么大了。我也老了!”。说到最后,很是嘘唏的。
“孔圣人说,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英娘笑道,“我们看着羡慕得不得了呢!。”
太夫人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竟然还读过孔圣人的话。。,不住颌首,很喜欢的样子,“就留在
我这里用晚膳。我让你歆表姐做陪。。”又指着项氏:“你也留下来。。”然后让人去叫姜氏“把庭哥儿带
上,一齐过来用晚膳。。”
英娘趁机看了十一娘一眼。
见十一娘朝着她微微地笑,她笑着应了声“是。”。
太夫人见了嗔道:“你不用看她。我要留你,她不敢不同意。。”
如今的十一娘可不是当年的十一娘,主持了永平侯府十年的中馈。敢当着她面这样说话的,也只有太夫
人了。
屋里的人听了又是一阵笑。
“太夫人的心可太偏了!。”有人笑着撩帘而入,“就想着四嫂的那些儿子、媳妇,我可也没有用晚膳
呢!”
众人循声望去,一个穿着玫瑰红遍地金褙子,梳着牡丹髻的少妇笑盈盈拖走了进来。
英娘见她手上戴着的碧玺石的手串,个个指甲盖大小,全是通透的蔚蓝色。品相非凡。知道这位就是永
平侯府的五夫人了。
待十一娘引荐后,她笑着行了个福礼,喊了声“五夫人。”。
五大人就指了身后跟着的歆姐儿:“这是你二表姐!”又指了诚哥儿,“这是你八表弟。”
两个小姑娘见了礼,诚哥儿却拉着英娘道:“大表姐,你是坐船来的还是坐车来的?。。”
英娘一愣,笑道:“我是坐车到杭州,再从杭州坐船到通州。然后再坐车到燕京的。”
诚哥儿露出羡慕的目光。
五夫人就携了英娘的手:“你别管他!自你七表弟出了一趟门,你八表弟就天天念叨着什么时候也像你
七表弟一样,出去玩一趟才好。。”
这是徐家的家务事,英娘只微微地笑。
大家分主次坐下,姜氏带着抱了庭哥儿的乳娘到了。
自从十一娘说了那番话以后,她突然沉默下来。眼睑下有了黑眼圈。大家只当她是被孩子吵得,太夫人
甚至道:“年轻人,身子骨要紧。不行你把庭哥儿放到我屋里养几天。。。”
“您年纪大了,就是六叔都没有这样吵过您。怎么好让庭哥儿吵您。。。”她委婉地拒绝了,人却渐渐
消瘦下去。
她有些拘谨地给长辈们行了礼,又笑着和英娘说了些场面上的话,即不过分的亲热,也不过分的冷淡,
显得很低调。
英娘看着不由暗暗奇怪。
去年过年的时候见到这位四表嫂的时候,如珠宝聚侧。语言清朗,神采飞扬,不过一年的光景,又生了
嫡长孙,正是锦上添花的时候,怎么反而神色落寞,有几分萧索之意。
她笑着上前行了礼,姜氏褪了手上一只碧玺石的手串给她做了见面礼。
太夫人见大家一团和笑,笑着喊了杜妈妈用膳。
大家簇拥着太夫人去了东梢间的宴息室。
用过晚膳,几个小字辈的凑在太夫人面前说话,五夫人则朝着十一娘使眼色。两人站在了厅堂和西次间
的榻扇门口,屋里的人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她们,她们也可以看见屋里的情景,做出一副长辈给晚辈留个说话
拖方的样子。
“有人给我们歆姐儿说了一户人家。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想找你商量商量。。。”神色间很是犹豫。
十一娘学着她低压了声音说话:“五弟妹说说看。”
“……姓陆,单名一个贤字。父亲曾任骁骑右卫指挥使,随着四哥远征西北的时候阵亡。诏令授了天津
卫同知。据说容貌俊秀,擅长弓马又精通经史。虽然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可我派去打听的人回来说。这位陆
公子眼孔很高,一直想找到得意的。我们家歆姐儿,别的不敢说。这相貌却是拿得出手的……”五夫人说着
笑望了十一娘一眼。“我和媒人约定了过两天相看相看,想请四嫂也帮去看看——四嫂不像我,好歹还做过
几次媒人,有经验。”
原来是为这件事。
“好啊!。。”十一娘笑道,“天津卫是大卫,同知,应该是正五品吧?虽然是远嫁,可天津离燕京不
过五、六天的路程。驿路通畅,来去也方便。陆公子相貌好。有才学,又袭了官……”她微微点头,“和我
们家歆姐儿也算是天作之合了!”
五夫人笑,眉宇间有几分得意。
用了两年的时候。终于给女儿找了户不错的。
“四嫂,你看,这相看的地方是定在相国寺好呢?还是定在慈源寺好?。。”
“媒人是什么意思?。。”十一娘笑道,“要是没有太合适的。不如听媒人的安排。”
五夫人笑着摇头:“我就是不想听媒人的安排。谁知道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她就说起一桩轶闻来
:“……到了相看的日子。男方骑着马。女方拿了把扇子遮了嘴角。等到洞房花烛夜,掀离盖头才发现,女
的嘴角长着个瘤子。男方是个跛子。”,十一娘忍不住低声笑起来。
“你们两个,悄悄说什么呢?。”太夫人听着笑道,“偷偷在那里乐呵!”
“说笑话呢!”五夫人和十一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